本稿刊載于2007年7月上旬出版的第十三期《錢幣》報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我國發行的流通紀念幣(含特種流通幣和普通流通幣,下同)種數并不多,但各品種之間的市場價格表現強弱卻涇渭分明,給人一目了然的感覺。不過選擇投資品種卻不是那么簡單,因為流通紀念幣的聯動性極強,往往會出現一個系列的品種直沖云霄,而另一個系列的品種則躺地橫爬,反差極大,筆者就流通紀念幣的板塊效應進行介紹。
自治區系列
五個自治區均出現,屬于早期品種。《西藏》是流通紀念幣中價格位居第二的強勢品種,《寧夏》則是流通紀念幣中發行量最少的品種,具有瓶頸效應,也是目前超越1997年高點的第二個強勢品種。該板塊在1996年異軍突起,受到投資者重視,近年來又出現了資金重點關注的跡象。時值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之際,中國人民銀行又發行了一枚《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銅質紀念幣,表明該系列依然在延續,后市表現應該予以關注。
偉人系列
已發行《宋慶齡》、《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鄧小平》和《陳云》,上輪高潮時,《毛澤東》、《朱德》和《宋慶齡》脫穎而出,升幅10倍左右,形成熱點效應,確立偉人系列市場地位。前些年回落的幅度極深,盡管這兩年價格有所回升,但超跌依然是毋庸置疑的,屬長線投資的主要選擇對象,其中《宋慶齡》是該板塊的領頭羊品種,目前市價在30元上方盤旋。
珍稀動物系列
這個系列已發行完畢,盡管發行量并不大,但由于面值達5元,總體升幅不大,顯然受到了其它品種的比價效應制約。此系列贗品較多,阻礙了投資者的參與。目前分類不明確的市場狀況如果繼續延續下去,將影響到這個系列的后市價格拓展,以600萬枚的發行量來衡量目前市價,偏低的結論絕非戲言。
運動系列
發行了《第六屆全運會》、《第十一屆亞運會》、《女足》和《第四十三屆世乒賽》,總體表現一般,屬于低檔行列。由于題材表現的內容不集中,表現松散,熱點無法集中,因此只能在市場上跟風而行,不是主要的投資對象,近期可跟蹤價格的變化,不必急于介入。
雙色幣系列
從1997年的《香港回歸》開始,已發行了《澳門回歸》、《國慶50年》和《邁入21世紀》4套6種,特征是每枚幣的面值均為10元,雙金屬鑄造,防偽性強,但面值較高。這個板塊市價不高,尤其是《香港回歸》和《澳門回歸》溢幅僅2成不到,明顯偏低,這可能與面值較高、介入成本較大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近期這種局面無法改觀,但后市卻不容忽視,因為今后10元面值的雙色幣發行會增加,將是流通紀念幣的主打品種,目前已發行的品種無疑具有龍頭地位,尤其是發行量為1000萬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和《邁入二十一世紀》雙色幣,潛力更大。近期是觀望品種,但長期卻是潛力品種。
世界文化遺產系列
該系列于2002年開始發行,目前已發行5組,每組1─2種圖案,每種流通幣的面值均為5元,發行量在800─1000萬枚之間。目前在市場上的表現處于中游,發行量少的價格略高。作為一個新系列,其孕育著極大的優勢,特別是市價低廉將成為投資者的切入點,可中線關注。值得一提的是,《臺灣風光》系列也同樣屬于這個情況。
紀念題材
這里面的品種既有平平之輩,也有臥虎藏龍的強勢品種,不可等閑視之。如流通紀念幣最強勢品種和領漲品種──《建行》即在此列,而近期市場表現較好的《敦煌》也屬于此列。這些品種盡管沒有題材聯動性,但卻是市場的風向標和熱點所在。這個板塊中值得關注的還有《憲法》、《世婦會》、《聯合國》和《政協》等品種。
生肖題材
這個系列是2003年開始發行的新系列,由于生肖題材的特殊性,因此盡管目前僅發行量5種,但市場熱點卻呈后來居上的態勢,其中作為龍頭的《羊年》在發行后已有非常不錯的表現,是近年來走勢頗佳的新品種。近年發行的《猴年》在市場上也出現創新高態勢。從中不難發現,盡管生肖流通幣的發行量在1000萬枚,但卻成為了近年來溢幅最大的品種,目前在市場上的溢幅均超過了14倍,強勢特征明顯,是流通幣板塊的新貴。
奧運題材
借助北京奧運契機,成為了市場的熱點板塊,去年發行的第一組《北京奧運》流通幣表現撩眼,且強勢特征明顯,價格也從發行初的25元飆升到目前的75元附近,是今后兩年中市場的短線風向標。
最后提醒投資者的是,大多數新發行的流通紀念幣,在發行后的一年之內會形成一波力度較大的炒作行情,也會出現短時間內流通紀念幣領頭羊的風采,但炒作結束即歸位,因此投資者可把握這一特征,進行有選擇的投資或投機。但就政策面而言,發行期在一年之內流通紀念幣是不容許在二級市場上自由買賣的,因此新品種的買賣尚存政策管理方面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