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開平“碉樓”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后,收藏界人士相互詢問,“碉樓”是否列入中國人民銀行“世界文化遺產流通紀念幣”發行計劃?已經發行的世界文化遺產流通紀念幣的升值空間還有多大?種種跡象表明,世界文化遺產流通紀念幣已成為收藏界的一大亮點。特別是開平碉樓申遺成功后,更加引起廣東收藏者對該系列的興趣。但筆者提醒普通收藏投資者,世界文化遺產流通紀念幣雖然具有升值潛質,但在流通渠道、交易平臺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投資時要有思想準備。
經筆者了解證實,由于開平碉樓申遺成功時已錯過中國人民銀行每年一度的紀念幣發行計劃。因此,“開平碉樓”世界文化遺產紀念幣于今、明年都不可能面世,收藏者只能寄望于后年了。
世界文化遺產普通流通紀念幣于2002年10月25日開始發行,到目前共發行了五組10枚。分別是第一組——萬里長城、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第二組——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明清故宮;第三組——蘇州古典園林、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第四組——麗江古城、青城山與都江堰;第五組——頤和園、龍門石窟。這五組紀念幣的面值均為5元,與同面額人民幣等值流通;其發行量分別為:1000萬枚、800萬枚、600萬枚、800萬枚和600萬枚。從發行量來看,這五組流通紀念幣中,最多的有1000萬枚,最少的僅為600萬枚,如果裝幀配成整套發售,那就更少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是等值人民幣可流通的紀念幣,每次發行時便有相當一部分被作為紀念品收藏起來。于是,該系列紀念幣真正在錢幣市場的流通量逾來逾少。隨著時間的推移,受歡迎程度也正在逐漸升溫。
世界文化遺產流通紀念幣系列,溢價發行時每套大約為10多元及至20元而已。但截至今年6月底,這五組流通紀念幣的市場價格分別為45元、60元、120元、45元和38元。從目前的市場價格看,每套紀念幣(以發行時溢價計)升值都在2倍以上,升幅最大的是第三組的蘇州園林、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其升值已達到6倍。
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紀念幣還有很多系列品種,為何世界文化遺產流通紀念幣系列市場漲幅如此之大?筆者認為,主要有三大原因。其一,題材的歷史意義重大。世界文化遺產,都是經過嚴格申報、評審出來的,具有較強的歷史性。它通過錢幣這一特殊的方式記錄了我國人類歷史上珍貴的遺產,展現了民族文化的豐富內蘊。它的發行既迎合了我國普通大眾的文化需求,也開闊了廣大收藏愛好者的視野。其二,該系列的制作工藝獨特,錢幣制作中較準確地體現并融匯了文化遺產的特點。如龍門石窟,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窟內造像雕刻精湛,內容題材豐富,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之一。它以自身系統、獨到的雕塑藝術語言,揭示了雕塑藝術創作的各種規律和法則。而龍門石窟這一組紀念幣與現實中的石窟的造像藝術都融入了對本民族審美意識和形式的悟性與強烈追求,使石窟藝術呈現出了中國化、世俗化的趨勢,堪稱展現中國石窟藝術變革的“里程碑”。其三,該系列巧妙地運用了先進精湛的防偽工藝,發行5年來,受到了市場多方面關注,卻沒有假幣出現。在該幣的正面,即有“國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字樣的一面的邊沿處分上下左右四個部位分別微雕有“SHI JIE WEN HUA YI CHAN”的字母,用40倍放大鏡清晰可見。加上流通量越來越少,使它具有較大的升值潛質。
但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該品種也存在一些缺陷。由于該系列是通過中國金幣總公司的特許經營店發售,銷售渠道較為單一,其價格容易被部分經銷商所操縱——部分經營者采取“只銷不回購”的辦法操縱價格,使投資者無法全面科學地預測未來價格走勢。此外,由于該系列是流通紀念幣,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有關規定,經營者不得在媒體上刊登流通紀念幣的廣告,這便使該系列品種的知名度受阻,廣大錢幣愛好者無法參與交易。
來源: 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