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戶之死-----談流動性 |
發布日期:2003-4-15 23:13: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大戶之死-----談流動性
再過一個多月就是鐘姓大戶周年死祭了。
鐘先生曾和我在同一個證券營業部作盤,偶爾在電梯間會碰到,彼此有過寒暄。聽人說他做得很好,原來是一個小縣城的中學化學老師,選擇了職業投資的一條路,短短幾年自有資金達到了4000多萬元,加上周圍的跟莊資金,估計整個資金團隊上億元。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彼此之間是不打聽各自在做什么的,但是我知道他在做600700,我的有些散戶朋友也跟過這個股票,賺了大錢,他們問起我這個股票,我一般都是這句話:不要買超過10000股,要不然會賣不掉的。當然我也被誤解過,散戶買了2000股,賺了10元/股,他一定在想當初我買20000股好了,都是jim說的,買得太少了。
去年暮春初夏之際,行情極度低迷,我在大戶室看書,突然我的經紀人進來神秘的說:鐘自殺了,全虧光了,還欠一屁股債。我吃驚得說:為什么?他說,據說是有些股票連續跳水,資金被強行平倉,總之一塌糊涂。我說,怎么會?他說,他手里有些股票幾年的老莊股,出掉1萬股就能把價格打下5%,打下3個跌停板也出不掉20%貨,根本沒有接盤,一點流動性都沒有。
這我絕對相信了,我記得讀《金融市場學》這本書時,老師特地大大地寫過---流動性、安全性、盈利性三要素,這位鐘先生失去了流動性,也就失去了一切。
世事難料,一個多月后就是6.24井噴,再后來又是綿綿跌勢,到今天總算行情初現。
鐘先生成了2200點下來唯一付出生命的千萬級人物------當時各大報紙都有他的新聞,有時我們在一起會說,如果他堅持一個月,到了6.24他就不用死了,如果他當時注意籌碼的流動性,也不會這么糟糕,如果…..,一切晚了。
現在的機構投資者經過了上一輪的暴跌,更加成熟了,他們摒棄集中炒作的做法,開始炒作“大藍籌”,超大的盤子,相當好的流動性,根本不用再擔心過去拋10000股是否有接盤的事情。
讓我們把話題再轉向我們的金幣市場。
聰明的讀者也許已經悟到了,我們的有些品種流動性是否更差?
由于人類固有的買漲不買跌的思維模式,當行情下跌時,套牢的恐懼彌漫在市場里,一些品種必須大大低于名義價格才會被成交,而且悲劇才剛剛開始-----名義價格10000元的錢幣,必須出到7000元才會被成交,買進的那位過了幾天發現行情沒有上漲的苗頭,趕緊“跳樓”,此時可能5000元才有人肯賭一把接一下,然后如果行情還是不行呢?---典型的“多殺多”,不用多長時間其他10000元上面套著的人根本無法接受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我不是說理論,春節后的彩金幣是不是這樣殺下來的?!
市場投資者多半把價格的暴跌歸于莊稼在出貨,莊稼拉高賺錢后跑了,可是如果你夠冷靜,可以發現暴跌的行情莊稼根本無法出貨,莊稼也陷在流動性陷阱里,就像有一個寓言---咕咚來了,誰也不知道為什么會暴跌,但它確實發生了。
那么我們怎么來未雨綢繆,避免我們手中的東東在需要“流”的時候不會“動”呢?
我說幾條準則,也許有幫助(僅對投資者,收藏者不必看):
1、 不買冷門貨,妄想出奇制勝,那種概率實在低,犯不著拿自己的資金去賭。
2、 不加入只有一個莊稼孤芳自賞的品種,有些品種確實有強莊,但是它不為廣大投資者、收藏者認同,光靠資金推動,這樣很危險,不能保證某一天莊稼資金鏈斷掉,你不明不白跟著陪葬。
3、 只買精品---唯一、第一、常青題材等等。金幣收藏發展到今天,有些品種已經得到了大家的公認,不妨量力而行、逢低介入。
4、 知足常樂。只有天才才能買在最低價,賣在最高價,我們不是“天生蠢材”,那就現實地賺自己能賺的錢吧。
5、 下跌途中買東西可以還價格,挑品相,上漲途中拋出去不用擔心買賣差價太大。
水因為流,才有活力;
錢幣被稱為“泉”本意就在于流動;
我們這些泉友,但愿你在作出投資決策時,多想想流動性這個經典教科書上反復強調的原則。切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