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為的就是離那個市場遠一點,可以保持獨立和清醒的頭腦?
劉建衛:巴菲特說,天天在這個嘈雜的市場里,想要依靠你巨大的定力免受市場誘惑是很困難的,唯一的辦法就是與"市"隔絕,不是與世界隔絕。
鄧智敏:這是噪音理論。噪音太強了反倒會影響自己的思想,沒有噪音了可能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維去做。
我們要思考而不是參考
主持人:我還覺得這種投資大師大多是有信仰的,比如巴菲特經常看羅素。
劉建衛:他很喜歡羅素,非常推崇羅素的一句名言:重要的是思考。而我們在股市的大部分人根本不思考,他們只想參考,別人什么意見、大盤怎么樣了,他們只想參考別人怎么做,然后去模仿跟隨。
主持人:我們要思考而不是參考。
鄧智敏:但是我認為大部分散戶能做到參考已經非常好了,很多散戶如果按照巴菲特的理念去思考這個市場,他可能會死得更慘。巴菲特是越跌越買,他的理念是建立在暴跌之后價值會逐漸體現出來的基礎上的。
劉建衛:巴菲特最推崇的是他老師。他的老師格勒姆告訴巴菲特,你在華爾街要想成功一定要做到兩點,要正確思考,但是只做到正確思考還不夠,還得獨立思考。
劉建衛:我們常說一個人一輩子碰到一次大牛市就很幸運,但是巴菲特一輩子碰見了4次大牛市,4次大牛市之后跟著4次大熊市。我們常說牛市要反貪、及早拋出,熊市要反恐、要敢去抄底,二者是緊密相關的。關鍵是我們很多人要么做到反貪沒有做到反恐,要么做到反恐沒有做到反貪,而巴菲特這4次大牛市都做到了這兩點。
沒有大失誤才有穩定性
主持人:我們想知道大師有沒有買錯過股票?
劉建衛:你知道喬丹,為什么說他是籃球之神,因為他的關鍵投籃幾乎沒有大的失誤,泰戈伍茲打高爾夫,他在關鍵的大賽上也沒有大的失誤。巴菲特為什么是股神,他在關鍵的時候、關鍵的地方沒有重大的失誤,小的錯誤人人都有,但是沒有大失誤才能有穩定性。
鄧智敏:在很多時候絕不手軟,看到不對的情況及時出來,這在散戶中是非常難做到的。
劉建衛:還有,巴菲特不會玩不懂的游戲。1999年是網絡科技股的大牛市,這一年大盤漲了22%,而巴菲特只賺了0.5%,為什么?巴菲特就是堅決不買網絡科技股。
主持人:他沒割過肉嗎?
鄧智敏:肯定割過。
主持人:割得快。
鄧智敏:他割得快,第二他認為不對的東西,他會承認錯誤,而且他不會再去碰它。
主持人:巴菲特選股的標準是什么?
劉建衛:他選股標準主要有三條:公司長期競爭優勢非常明顯,業務一流;公司管理非常優秀,管理一流;公司業績非常突出,業績一流。業務一流、管理一流、業績一流,具備這三個一流,巴菲特才會選擇。而且,巴菲特一定等到這種公司股價被嚴重低估的時候才買。
鄧智敏:這點散戶非常難做到。沒有一個好的團隊,想把中國這些公司的報表能夠看懂、讀透,甚至能夠找到相應低估的公司是不可能的。至少我知道巴菲特不敢到中國內地買A股,為什么?他看不懂中國的報表。
劉建衛:其實現在的巴菲特,一開始也是個普通人,賺的錢越來越多,影響力越來越大。但是,巴菲特2008年跟1973年剛剛宣布他的投資策略時候說的話、選的股票,標準完全一樣,做法完全一樣,這么多年沒有變過。
主持人:巴菲特割肉怎么割的?
劉建衛:在我看來,巴菲特買入的股票很少割肉,基本上沒有。巴菲特做事跟我們普通散戶選股有很大的不同,他極少極少去選股。他做了52年投資,主要選22只股票,他的重倉股一共有7只,差不多7年才能選出一只重倉股票。
主持人:效率真低。
劉建衛:是,效率很低。但是他一旦選中就會投很多錢,在這只股票上賺很多錢,而且他的重倉股票投資無一失誤,每次都非常成功。為什么呢?巴菲特說投資關鍵是避免重大的錯誤。
鄧智敏:現在A股這種操作思路沒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