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藝術市場》
一、1992 拍聲槌起
1992年由北京市文物局牽頭,文物商店等幾家單位聯合舉辦文物拍賣展——北京國際藝術品拍賣會,這場當時頗為轟動、事后看來并不算太成功的拍賣揭開了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大幕。它在很大程度上撞擊了傳統的文物政策,不可避免地成為國內外媒體關注的對象。盡管關于“文物到底可不可以拍賣”的爭論一時間風起云涌,“一種觀點認為,文物應由國家壟斷,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這樣既不可能又不利于發揮民間作用保護文物”,最終沒有任何論點真正占據上風,贏得更多的認可。甚至時至今日,這兩種聲音依然在文物界回蕩,能說的只是這次拍賣,使中國大陸開始了真正意義的拍賣,而這已經很重要了。
二 、1992 前沿先驅
精明的上海人成立了國內第一家拍賣公司——朵云軒,(于1993年6月20日在上海靜安希爾頓酒店成功地舉辦了上海朵云軒首屆中國書畫拍賣會,155件晚清迄近、現代名家書畫精品,被專程前來竟拍的港澳臺及內地買家競拍,拍出117件,成交額829萬港元,超過所有拍賣品估價總額的百分之六十。)朵云軒的成立被認為是地處前沿陣地的上海人較早較好地領悟鄧小平南巡講話精神的結果,具有著曙光般的意義。
這一年,還有一個拍賣企業和一個人應該被提及,就是榮寶齋的王大山先生。他曾在香港與協聯古玩拍賣行聯合成立拍賣公司,該公司連續三年每年春秋舉辦兩屆拍賣會,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重要的是它雖然設在香港,但畢竟由國人牽頭設立,為其后在中國大陸設立的眾多拍賣公司積累了有益的經驗。
三、1993 執著入市
1993年在中國拍賣十年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眾多媒體都不約而同地將2003年看作是拍賣十周年的紀念,仿佛之前只是一個序曲。
1993年5月18日,是嘉德人不能忘記的日子,這一天同時對于中國拍賣界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那一天,中國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股份制拍賣公司在北京長城飯店正式宣告成立。嘉德公司幾乎把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悉數聘為藝術顧問,且通過20多家股東廣招國內外收藏家和工商企業家,為其日后的蓬勃發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礎。
但當時的中國文物市場并不樂觀,它“既無清晰的市場環境,又無明確的法律保障”;它“醞釀著躁動,萌生著期待,當然更充滿著躁動之余的迷惘、惶恐與不安”。
據嘉德“元老”寇勤回憶:“嘉德成立之初,業務咨詢電話者無數,但來電者中敢于留下通訊地址和電話號碼者卻寥寥無幾。而另一位在“文革”后喜獲落實政策的藏家,守著價值上百萬家財的文物,卻窮得裝不起一部家庭電話,與其聯系都是通過住宅小區電話傳呼站的大喇叭實現。”那段特殊的日子里有著太多的特殊情況,今天看來簡直可笑而不能相信,難怪“一位著名企業家曾半開玩笑的感嘆,十多年前做出決定在中國投資創辦文物藝術品拍賣企業的人,僅靠‘前瞻性’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高度的‘想象力’!”
可以想見當時“拍賣業以其略顯幼稚而僵硬的身段,執著入市古老而傳統的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不啻炸響一聲冬雷”。
“春雷”之后的春天是緩慢到來的,九年之后,嘉德憑借自身實力和市場機遇,創出了一番自己的天地;也與后來建立起的眾多拍賣公司一起,共同見證了中國拍賣市場成長的艱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