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文燕
當兩名保險顧問決定結婚,精打細算的他們如何理財?
保險顧問似乎永遠認為客戶的保險不夠。那么,保險顧問自己是否也以身作則,以同樣的道理打理自己的財務?本報訪問了兩名年輕的保險顧問,了解他們的理財情況。他們是準備明年初結婚的沈壁貞(28歲)和李國梁(31歲)。
壁貞和國梁還相當年輕,卻個別投保超過50萬元的保險,其中重病保險的保額都大約50萬元。壁貞還打算增加保額。
壁貞說:“這是為我們一旦無法繼續工作撒下的安全網。我們考慮的重點是可能失去的收入。”
她解釋,投保50多萬元的重病保險,是假設自己萬一患上重病,她將失去五年的收入,以及所需的醫療費和個人開銷。
除了保險之外,他們也非常重視儲蓄。自雇人士不必繳付公積金,不過壁貞規定自己每月將1000元存入公積金戶頭。
此外,她每月定期儲蓄大約10%的收入,另外10%給父母。她每月的保費占10%,汽車的相關開銷約15%,其余入息則投入個人和職業上的開銷。
“如果發現自己持續花太多錢,或者手頭上有現金時,我會再買一份投資或儲蓄產品,以免自己花費過多。”
壁貞花錢謹慎,但她絕不會虧待自己。她的想法是:“開銷的增幅不應該超越收入的增長。”
她和國梁的人生哲理是辛勤工作、享受人生,在沒有財務煩惱的情況下,有足夠的積蓄過舒適的生活。
在投資方面,壁貞的股票投資只占資產總值的5%左右,債券約4%,單位信托則是16%。現金占她資產組合的四成,而其余35%是公積金儲蓄。
問及為何保留這么多現金時,她說:“一部分資金是保留作應急用途,另一部分是準備結婚和建立新居的開銷,其余的是可以用來投資的盈余現金。”
在籌備婚禮這段期間,壁貞保留的現金比平常水平高。之后,她將更加積極投資盈余現金,“因為以我這個年齡,我可以承擔更高的投資風險”。
至于國梁,他的資產一半是現金,40%是股票、單位信托或投資聯結保單,其余10%是儲蓄保險。
即使是投資股票,國梁也嚴守紀律,并著重投資藍籌股。一旦股價達到一定的價位,他就會脫售套現。幾年前,當特許半導體股價持續攀升時,國梁以2.95元買進這只股票,后來在股價達到5.30元時就套現,鎖定盈利。這只股票不久后暴跌至1元以下。
反之,當股價走低時,國梁會買進更多股票來降低成本。他舉例說,他在創新科技股價高峰期間以20多元買入這只股,在股價不升反跌之后,他繼續吸購,現在的平均成本是每股20元左右。
對國梁和壁貞來說,結婚是一件理財大事。兩人在認真討論后,決定在繼續個別管理本身原有的投資和積蓄之際,也會一起建立屬于兩人的積蓄,為他們的共同目標之用,例如養老金、孩子的教育費等。
他們也打算整合開銷,減少重疊的消費以增加儲蓄。比方說,他們現在每人擁有一輛車。結婚后,他們將賣掉其中一輛,共用一輛車。
盡責的保險顧問每年至少會約見你一次,替你的財務把脈。同樣的,他們也以身作則;壁貞會至少每年來個財務大審計,而國梁時不時都會這么做。
理財專家的話
新獨立(New Independent)財務顧問公司總監吳金森:
“從資料來看,壁貞和國梁的整體財務狀況良好。他們相當年輕,卻已經有一定的投資,這是很好的開始。
個人財務策劃最重要的兩個部分是現金周轉和開銷。他們都考慮到了。壁貞和國梁很重視控制開銷,并且有充裕的現金儲備。
對于正在籌備婚禮的壁貞和國梁來說,這是相當重要的。他們現在所擁有的儲蓄,相信足以供他們結婚、買房子之用。
壁貞和國梁的儲蓄能力也很強。他們的投保額也似乎足夠。
我贊成壁貞的想法,認為他們暫時不應該在結婚之前增加投資項目。
等生活穩定下來后,他們的重點應該是增強資金的回報率。重要的是,可投資的資產(investible assets)占總資產的比例應該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可投資資產指的是可以套現的資產,例如單位信托、股票等。
壁貞和國梁也應該開始累積退休基金。身為財務顧問,我相信他們知道自己退休年齡的目標,以及必須累積多少退休基金。”
來源: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