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華盛頓召開的G7會議,再次讓沉寂多時的人民幣匯率問題成為市場關注的一個焦點,并引出一些關于人民幣匯率即將調整升值的傳言。國家外匯管理局就此表示,這些傳言是缺乏根據的,是對我國現行匯率政策的誤解。同時指出,完善匯率機制的核心是提高匯率形成的市場化程度,增加匯率彈性,而不是簡單地調整匯率水平。
日前,國務院領導在會見美國花旗集團首席執行官和美國前財長一行時指出,中國將逐步穩妥地推進人民幣匯制改革。分析人士認為,這表明中國將繼續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其實,美國等國要求人民幣匯率升值及放寬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的理由,無非就是中國外匯儲備持續增加,還有外貿進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快速增長,并認為這些因素影響了這些貿易伙伴國家就業及經濟等問題。
但是,仔細分析可以發現,中國出口競爭力主要來自于國內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并非來自于匯率變化因素。另外,中國實行的強結匯制度,是導致外匯儲備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目前環境下,如果我國倉促改變匯率政策,將引發一系列國內問題,例如就業率降低、銀行不良資產率上升及經濟增長放緩等突出問題。所以,對于重視維護經濟和政治穩定的中國政府來講,維持目前匯率政策更符合中國利益,放寬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的時機還不成熟。
所以,中國政府在邁出這一步時會非常謹慎。完善匯率機制是中國既定的改革方向和目標,但改革的進程取決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經濟運行狀況、國際收支狀況以及其他配套改革措施,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穩步推進,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時,也正如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所言,從長遠來說,增加匯率彈性后人民幣匯率既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不可能只是單向變化。單邊豪賭人民幣升值,只能是一種不明智的投機冒險行為。
種種跡象顯示,目前中國不會受外界壓力的影響而改變匯率政策,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仍將是一項基本國策。(樂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