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對誰的"殺傷力"更大些?
2004-03-16 07:57:59
《經濟觀察報》刊登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立平的文章說,一個最流行的也似
乎最有道理的看法是,通貨膨脹對富人最不利,因為富人擁有的貨幣多,在通脹中的
損失也就大。但這樣的邏輯需要做兩個限定:其一,要假定富人的財富主要是以貨幣
的方式存在,如以房屋這類不動產的方式存在,上述邏輯就不成立;其二,要假定存
款利率低于當年新增的實際物價上漲率。文章認為,通貨膨脹對不同階層和群體的影
響還不僅僅表現在財富和消費上,同時也表現在機會上。可以預期的是,在與通貨膨
脹相伴隨的高速經濟增長中,機會將更多地屬于資本的擁有者和在勞動市場中占據優
勢地位的人。通脹固然會伴隨經濟快速增長和就業機會的增加,但總有一些人仍然找
不到工作,而對于這部分人來說,將無緣于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好處,而徒然承受著通
貨膨脹帶來的損失。文章指出,近些年來數以千萬計的貧困群體的生活之所以還能勉
強維持,一個重要原因是物價的低迷。如果通貨膨脹到來,對于未能在經濟增長中獲
得收益的人,生活會變得更加艱難。文章還指出,農民從糧價上漲中獲得的收益是非
常有限的。相反,隨后可能的農用生產資料上漲以及外出打工農民生存成本的增加,
特別是農民所消費的工業品價格的上漲,都會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其從糧食價格上漲中
所獲得的收益。這是被以前多次經驗所證明的。
述評:流行的說法之所以認為在通脹中富人所受的損害比窮人更大,主要是從其
損失的絕對值來考察的。同樣的貨幣貶值,一個億萬富翁損失的貨幣絕對值肯定要大
于一個銀行存款寥寥無幾的貧民。然而,孫立平先生在上文正確地指出,富人還有從
不動產和他所提供的企業產品的價格上升中彌補損失的機會,而一部分窮人固然也可
以多獲得一些就業機會和工資,但另一部分找不到工作的窮人卻成為被損害程度最嚴
重的群體。他所預言的"外出打工農民生存成本的增加",已經被從浙江傳來的"民
工總量下降"的消息所證實。所以,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從相對值考察,從
對生活的直接影響考察,通脹對窮人的損害要比富人大。我們認為,就國情而言,中
國對通縮的忍受力要大于對通脹的忍受力。更嚴重的是,此番通脹,對窮人包括進城
打工的農民來說更具"殺傷力"的是,它具有一般通脹所具有的"物價上漲"的特征
,卻還沒有一般通脹同時有的工資還會上漲和就業機會增加的另一些特征。也就是說
,當前我們所遭遇到的似乎是一種少見的通脹和通縮的壞毛病并存的情況。果真如此
,對富人來說也許并不是件壞事,但對窮人來說卻是非常糟糕的。為此,我們不能不
堅決支持政府、央行防患于未然出臺控制通脹苗頭的措施,不能不堅決反對某些機構
和專家至今仍在鼓吹中國投資并未過熱的論點。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