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概念股泡沫在哪里?
[摘要]2003年,中國概念股成為全球資本市場上閃亮的明星,不論是上市交易的股票還是IPO的公司都獲得了投資者熱烈的追捧。分析人士認為,外國投資者對中國股票大感興趣,是因為中國經濟強勁增長,上市公司盈利快速增長,和人民幣升值的預期。2003年凡是買進中國概念股的投資者都賺得盆滿缽滿,中國企業的高成長給他們帶來了高回報,股價上揚的背后是公司盈利的快速增長。投資者看好中國概念股背后的主要原因還是出于宏觀經濟的基本面,看好上市公司真正的成長性和盈利能力。宏觀經濟背景將繼續推動中國公司盈利的增長,資金繼續流向中國公司。但從來都沒有只漲不跌的市場,2004年中國概念股的走勢將很可能出現一些波折。美林證券研究認為一個重要的宏觀經濟趨勢正在中國內地浮現,極度強勁的經濟增長、全球經濟環境有利、境內企業重組顯著改善,議價能力增強,將有助于提升境內企業盈利。
(世經評論·北京)毫無疑問,中國已經崛起成為一個世界經濟大國,美國的投資銀行高盛作出了這樣的預言:中國將在2050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在直接投資領域,中國在2002年已經超越美國成為投資的首選之地。在資本市場中,投資者將眼光投向中國的上市公司正是他們聰明的選擇,中國概念股票成為供不應求的搶手貨。
美林證券研究認為,在過去5年來全球經濟增長得力于中國經濟的部分高達40%。在這樣的經濟體內產生高增長、高盈利的上市公司并不是一個神話故事。
MartinCurrie駐上海的一名主要分析員胡曉冬稱,基金在全世界尋找投資機會,能夠與中國高增長相媲美的國家并沒有幾個,投資中國概念股成為投資基金必然的選擇。中國內地的資本市場還沒有完全開放,境外投資者更多地選擇在香港股市和紐約上市的中國概念股,這些股票的量與全球投資資金的量相比很小,中國概念股因此供不應求,這和以前的情況都不同!
中國概念股供不應求
2003年,中國概念股成為全球資本市場上閃亮的明星,不論是上市交易的股票還是IPO的公司都獲得了投資者熱烈的追捧。分析人士認為,外國投資者對中國股票大感興趣,是因為中國經濟強勁增長,上市公司盈利快速增長,和人民幣升值的預期。
2003年,中國概念股成為全球資本市場上閃亮的明星,不論是上市交易的股票還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的公司都獲得了投資者熱烈的追捧。蘇格蘭資產管理公司MartinCurrie的董事,管理著在紐約上市的中國基金和境外第一支中國A股基金的基金經理拉弗爾告訴記者:“中國概念股并不是被炒作起來的泡沫。外國投資者對中國股票大感興趣,是因為中國經濟強勁增長,上市公司盈利快速增長,和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去年香港H股漲得很好,吸引了更多投資者的目光投向中國企業。”
瑞銀集團的中國研究部主管張化橋稱,香港和紐約市場好比是一個汪洋大海,全球的投資者都可以進行投資,投資資金的來源可以說是源源不斷的,這和內地的A股市場不同。中國經濟依然持續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還會不斷有資金看好中國概念股。
2003年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中國指數總市值飆升81%,在香港上市的中國企業股漲幅超過150%,股價翻了一倍、兩倍的股票比比皆是。在納斯達克市場上,中國三大門戶網站新浪、搜狐和網易2003年各自的漲幅在220%至420%之間。而3年來首家赴美上市的一家中國網絡公司,攜程旅行網上市首日上漲89%,創下幾年來紐約市場上新股首日交易的最高漲幅。
瑞銀的張化橋稱,看待股價合理不合理是很寬泛的選擇,我認為股價并沒有上漲得很離譜,還是處于一個合理的區間內,并沒有泡沫。股票的價格走勢總是根據新的信息來不斷調整,現在的市場仍然是一個溫暖的市場,并沒有過熱。
青島啤酒成為在香港上市的H股中第一家股價超過A股的公司,2003年的股價翻了2倍多,創出了10年新高。這支股票的股價是否過高也成為投資者討論的重點。張化橋認為,根據目前的信息,還找不到拋空的理由,股價也并非特別荒唐。但從來都沒有只漲不跌的市場,股價出現調整也是很正常的現象。
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成為了市場中大家爭先搶購的對象,超額認購的比率更是連連創下新高。一個多月前,長城汽車在香港被超額認購683倍,當時長城汽車方面不得不臨時加印了很多股票申購表,以滿足投資者的需求。2004年1月,一家帶有農業概念的小公司---中國綠色食品公司的超額認購倍數則創下了香港市場上市的新記錄,獲得1604倍的超額認購。中國綠色食品計劃赴港籌資額為1.75億港元,卻獲得了2800億港元的認購。
中國去年在海外上市的IPO金額達到了70億美元,中國人壽的IPO成為2003年全球最大的一次IPO,金額占到了去年總籌資額的一半。2003年12月,中國人壽規模高達30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轟動境外證券市場,此后,這家中國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的股票很快成為紐約證交所的榜上明星。中國人壽的股價自在香港和紐約上市以來漲幅已經超過60%,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自從去年11月首次發行上市以來也上漲了90%以上。
中國企業海外上市浪潮已經開始涌動,2004年還有更多中國公司準備上市。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的中國建設銀行擬發股籌資50億美元,預計將成為2004年全球最大的IPO;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擬籌資10億美元;網通擬籌資20億美元;而準備到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網絡公司也排成了隊。美林證券預計,中國公司今年的IPO將在全球范圍內籌資150億美元。
高成長帶來高回報
2003年凡是買進中國概念股的投資者都賺得盆滿缽滿,中國企業的高成長給他們帶來了高回報,股價上揚的背后是公司盈利的快速增長。投資者看好中國概念股背后的主要原因還是出于宏觀經濟的基本面,看好上市公司真正的成長性和盈利能力。
2003年凡是買進中國概念股的投資者都賺得盆滿缽滿,中國企業的高成長給他們帶來了高回報,股價上揚的背后是公司盈利的快速增長。
正如瑞士銀行中國研究部主管張化橋所言,中國概念股整體并不存在泡沫,境外的機構投資者不是慈善家和解放軍,他們看好中國概念股背后的主要原因還是出于宏觀經濟的基本面,看好上市公司真正的成長性和盈利能力。
如果單單是為了炒高股價牟利,我們可以稱之為股價泡沫,這個泡沫最終將因為沒有基本面的支撐而破滅!但是那些對中國概念股進行長期投資的投資者取得了翻倍的收益,可以從一個方面證明中國的上市公司股價上漲并不僅僅是泡沫,而是伴隨中國經濟增長價值重新發現的一個過程。
帶動起中國概念股投資熱潮的正是被稱之為股神的巴菲特,他從去年4月開始在香港買進中石油,現持有23.48億股中石油,股權比例高達13.5%,成為中石油第二大外資股東。巴菲特以長線投資和價值投資蜚聲于資本市場,他掘金中國概念股成為了市場的領頭羊,至今巴菲特沒有任何減持中石油的跡象。
過去幾個月,中石油一直“飄紅”,1月5日甚至創下4.95港元的歷史新高。根據巴菲特的購入價平均計算,其持有的中石油每股平均成本價約為1.58港元。中石油每股中期派0.0988元人民幣,巴菲特光收息一項已達2.3億元,很快他還將得到中石油的年底派息。股價的上漲和股息收入給巴菲特帶來了超過50億美元的巨大收益。
中石油股價飆升不僅是投資者的瘋狂炒作,中石油為股東創造了翻倍的公司盈利!數據顯示,2003年上半年中石油的利潤翻番,達到了386億元(合46.6億美元),比匯豐控股的320億港元還高出20.6%,憑借著這一優秀業績,中石油登上香港最賺錢的上市公司排行榜榜首。雖然2004年初中石油另一外資股東BP對中石油的股份進行了減持,但分析師認為,BP拋售中石油短期內對股價帶來的沖擊有限,因為BP的舉動并未改變這只股票的基本面。在BP出售中石油股份第二天,美國摩根大通銀行調高其對中石油今明兩年的盈利預測,并建議人們增持中石油的股票。摩根大通預測2004年中石油將盈利725.1億元人民幣,而明年則較原先估計調高21%至730.3億元人民幣。法國里昂證券也給予中石油“買入”投資評級。
另一位金融投資界的大鱷索羅斯也通過長期投資中國的上市公司猛賺了一票。索羅斯在1995年通過美國航空公司投資海航時,只花了2500萬美元,按最新的股價變現,馬上可以凈賺3500萬美元,再加上海航平均每年30%以上的分紅,8年下來,索羅斯投資海南航空的收益超過兩倍!在鎖定了8年以后,海南航空1.08億股外資法人股已經于1月30日起在上交所B股市場上市流通。
海南航空演繹的是中國企業一個真實的成長故事,從連半個飛機翅膀都買不起的1000萬元資金起家,成為今天擁有80架飛機、200多億元資產的中國第四大航空公司,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只用了10年。索羅斯繼續看好海南航空,在股票流通后至今也沒有進行過拋售。
2003年納斯達克市場上,中國的網絡股漲幅居前,飆升的股價更是把這些網站的CEO帶入了中國富豪榜的名單。有人驚呼網絡股泡沫已經卷土重來,事實表明,中國網絡股上漲的背后也是由其高成長性在支撐。
2004年2月,搜狐公司公布第四財政季度的財報表明,其凈利潤大幅增長,2003年首次實現全年盈利。搜狐2003年收入較上年飆升180%,達8040萬美元,其中2950萬美元來自于廣告收入,較上年增長113%。另外5090萬美元來自于通過移動電話的無線互聯網接入等業務,公司除廣告業務外的業務收入較上年飆升了242%。按照美國的會計準則計算,搜狐2003年凈利潤達2640萬美元,而上年為虧損100萬美元。公司預計,由于網絡及無線通訊服務需求的增長,將繼續推動公司在2004年贏得出色業績。新浪網第四財政季度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出現大幅上升,凈利潤為930萬美元,合每股收益16美分,分別高于上年同期的150萬美元和3美分,為上年同期的6倍。
業內人士認為,這次中國概念股的上漲,和1999年底2000年初的網絡泡沫不同。這次不再單純是題材和概念的炒作,而是圍繞著收入和盈利等核心問題,而且有著實實在在的業績支撐,網絡經濟作為一種直接經濟模式,其所具備的高效、互動、海量等傳統產業不具備的產業特性,決定了其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網絡迅速普及為互聯網上市公司創造了廣闊的市場和盈利空間。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03年中國互聯網用戶大幅增長35%至7950萬人。
2004年走勢可能出現波折
宏觀經濟背景將繼續推動中國公司盈利的增長,資金繼續流向中國公司。但從來都沒有只漲不跌的市場,2004年中國概念股的走勢將很可能出現一些波折。美林證券研究認為一個重要的宏觀經濟趨勢正在中國內地浮現,極度強勁的經濟增長、全球經濟環境有利、境內企業重組顯著改善,議價能力增強,將有助于提升境內企業盈利。
宏觀經濟背景將繼續推動中國公司盈利的增長,資金繼續流向中國公司。但從來都沒有只漲不跌的市場,2004年中國概念股的走勢將很可能出現一些波折。正如一句老話所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也是曲折的。
美林證券研究認為一個重要的宏觀經濟趨勢正在中國內地浮現,極度強勁的經濟增長、全球經濟環境有利、境內企業重組顯著改善,議價能力增強,將有助于提升境內企業盈利。2004年將是自2000年IT科技股狂潮上升觸頂以來全球經濟表現最佳的一年。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加速增長,加上日本經濟的增長也相當不錯,這將有助于中國出口業繼續以至少10%的速率擴大。此外全球經濟復蘇將支持商品價格,這是中國企業盈利增長的一大推動力。
摩根士丹利的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認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低息政策造成了流通過多,資金成本低造就了股市的繁榮,資金大量流向中國概念股,這可能是一個流通泡沫。現在美聯儲已經開始改變聲音,也許很快會調高利率。謝國忠警告說,2004年股市將出現一定的波折,人們對炒得過高的股票需要提高警惕了
在去年的行情中,中國概念股表現優異,相應也積累了大量的獲利籌碼。獲利回吐的調整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大規模獲利回吐必然會導致市場的寬幅震蕩。MartinCurrie的胡曉冬認為,總體來說,現在公司的股價是有些高了,但中國概念股供不應求,境外投資者并沒有感到太大的價格壓力,一旦出現調整,股價下跌之后,還會不斷有人買進,中國概念股仍然會上漲。
據基金經理拉弗爾透露,中國基金已經開始拋售持有的大量搜狐股份,對香港的H股也進行了減倉。但在香港、紐約上市的中國企業中,仍然有很多便宜的股票。中國內地A股2004年的機會仍然很多。
在標準普爾公司剛剛公布的2004年亞洲強力選股組合中,在香港及紐約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占據了過半席位。該股票組合涵蓋了亞太地區5個市場的15只熱門個股,其中,中國海洋石油被選為能源行業惟一的推薦股,國泰航空成為工業類的兩只推薦股之一,而中國鋁業和江西銅業雙雙入選資源類熱門股,北京大唐則被列為電力行業惟一的推薦股。
(國際金融報,袁梅)
青山 摘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