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股市的一度“飛流直下三千點”,套牢了全中國的股民,如今人們茶余飯后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便是股市哪里才是底。
而理財專家認為,對于廣大的個人投資者而言,理財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不論是熊市還是牛市,惟有堅持才能笑到最后。
堅持一個信念——長期投資
市場走勢疲軟,讓不少基金凈值也有一定幅度的下跌,于是不少投資者開始抱怨,原來基金投資也是有風險的。事實上,只要是投資就不可能穩賺不賠,去年同期,和投資者談風險少有人理會,不少投資者甚至將基金投資等同于固定收益產品,今年的行情著實給了廣大個人投資者一個慘痛的教訓,也為大家上了寶貴的一課。
面對眼下疲軟的市場情況,不少投資者會問究竟該怎么辦?讓我們回歸理財的初衷吧,理財的目的說到底在于資產的保值、增值,既然理財是一種生活方式,活到老理到老,那么保值、增值的目標應該貫穿我們整個的理財生涯,而不僅僅是在短暫的牛市行情中,不僅僅限于短期財富的增加。正確的理財在于投資未來,而非過去或現在,所以只要你認為中國的經濟不衰退,未來可投資,就請樹立長期的投資理念。有人開玩笑地說,基金的英文是“fund”,就是告訴你要“放著”,與其整天忐忑不安,猜疑“摸底”,還不如回頭審視一下自己籃子里的基金是否適合于長期投資,從基金公司、基金質地、風險屬性等方面,適當調整資產池,最終贏得理財馬拉松。
堅持一種方式——基金定投
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已經不再是一種新型投資方式,已為廣大投資者所熟知,但是真正能堅持定投的人究竟有多少?在2007年的大牛市中你是否耐不住寂寞終止了定投,全力撲入股市?投資方式的選擇猶如做一道選擇題。方案一是將目前僅有的10000元全部一次性投入,投資期為1年,預期年收益可能為50%,但不確定性較大,最終的本利和最高可能達到15000元,也可能發生虧損;方案二是期初不必投入,將每月收入中取出1000元進行定投,投資期間為5年,預期年均收益率為10%,收益的不確定性相對前者小得多(基金定投越是長期,發生虧損的可能性越小,有研究結果表明,定投若大于12年,虧損的可能性接近為0),本利和可能近77500元,兩者相差近5倍,其中包括本金的強制儲蓄,風險的相對可控性與收益的相對穩定性,以及神奇的復利效應。
如果你是一位理性投資者,不妨為自己的基金定投加倉,很多銀行近期都推出了基金定投的優惠活動,對于投資者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參與市場的好時機。在選擇基金定投組合時,可以根據投資時間的長短、可承受的風險能力配置不同類型的基金,讓資產逐步積累,循序增值。
堅持一個過程——資產配置
理財最難的學問是什么?是擇機還是擇股?其實,即使是股神也難在最佳時期買入最好的投資標的,所以理財的關鍵在于資產配置。“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在理財中也一樣適用,國外的研究結果表明,資產配置決定了91.5%的投資收益,同時筆者認為,資產配置決定了100%的投資風險。資產配置不應只考慮市場行情,更應考慮投資者的風險屬性與所處的人生階段。 而對于絕大多數的普通投資者來說,理財的關鍵是在流動性和收益性之間找到平衡點,尤其是在目前的市場行情下,則應適當股票類(包括股票型基金)資產的投資比例,以保證個人財富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