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買入企業的基本標準之一是:顯示出有持續穩定的盈利能力。 對公司經營管理業績的最佳衡量標準,是能否取得較高的權益資本收益率,而不是每股收益的增加。我寧愿要一個收益率為15%的資本規模1000萬美元的中小企業,也不愿要一個收益率為5%的資本規模1億美元的大企業。
3月起,開始進入了上市公司年報披露高峰期。
在每年的業績浪行情中,績優成長股幾乎都能得到市場的追捧。投資者買入股票獲利的渠道可以概括為兩大方面:一是二級市場的買賣價差,二是上市公司的分紅。巴菲特認為,衡量上市公司是否值得投資的基本標準是持續穩定的盈利能力,賺錢才是硬道理。
上兩期已介紹了巴菲特對上市公司業務與管理的分析。然而,業務與管理的好壞最終反映在業績和為股東創造價值的盈利能力上,這才是股民們最關心的核心問題。巴菲特在分析盈利能力時,是以長期投資的眼光來作為分析基礎的,他強調說:“我所看重的是公司的盈利能力,這種盈利能力是我所了解并認為可以保持的。”
然而,巴菲特并不太看重一年的業績高低,而更關心四五年的長期平均業績高低,他認為這些長期平均業績指標更加真實地反映了公司真正的盈利能力。因為,公司盈利并不是像行星圍繞太陽運行的時間那樣一成不變的,總是在不斷波動的。
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巴菲特主要關注以下三個方面:產品盈利能力、權益資本盈利能力和留存收益盈利能力。
巴菲特非常欽佩投資大師費雪的投資理念。費雪在他的名著《怎樣選擇成長股》中闡述了以下的觀點:“至于歷史較悠久和規模較大的公司,真正能夠讓你投資賺大錢的公司,大部分都有相對偏高的利潤率,通常它們在業內有最高的利潤率。”
黑馬股特征未來毛利率大幅提高
費雪分析,如果多年來利潤一直不見相對增加,則營業額再怎么增長,也無法吸引投資對象。檢視公司利潤的第一步是探討它的利潤率,也就是說,算出每一元的營業額含有多少營業利潤。投資人不應只探討一年的利潤率,而應該探討好幾年的利潤率。重要的不是過去的利潤率,而是將來的利潤率。
費雪特別指出高利潤率并不代表一定要比平均水平高好幾倍:“"高于平均水準"的利潤率或"高于正常水準"的投資回報率,不必??實際上是不該??高達業界一般水準的好幾倍,這家公司的股票才有很大的投資吸引力。相對地,只要利潤率一直比次佳競爭同業高出2%或3%,就足以作為相當出色的投資對象。”
費雪等所稱的利潤率,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毛利率,也就是說,我們要關注毛利率比同業高2%至3%和在未來幾年保持大幅增長的個股。
因此,尋找景氣度上升的行業,在該行業中挖掘毛利率最高的公司進行投資。同時,還要前瞻性地重視目前仍是“丑小鴨”,但未來毛利率將大幅提高有望變成“天鵝”的成長類個股,如公司近年有沒有新項目投產?或者通過技術改造或大修理提升的產能,令效益提高等等。
三大視角挖掘成長潛力股
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巴菲特總結了以下三個方面:(1)產品盈利能力:產品盈利能力的標準并非與所有上市公司相比是否最高,而是與同行業競爭對手相比,其產品盈利水平往往遠遠超過競爭對手。(2)權益資本盈利能力:即凈資產收益率,代表公司利用現有資本的盈利能力高低。(3)留存收益盈利能力:未向股東分配的利潤進行投資的回報,代表了管理層運用新增資本的能力,也代表了公司利用內部資本的成長性高低。
巴菲特在1988至1989年以13億美元投資可口可樂,至今已盈利70億美元。除了超級長期穩定業務和超級經濟特許權等持續競爭優勢外,巴菲特還看中可口可樂的超級產品盈利能力和超級資本配置能力。例如可口可樂在過去10年里營業收入增長2.75倍,而營業利潤增長了2.58倍。同時,在過去的12年回購公司25%的股份,提升了其股票的內含價值,股價的堅挺令持有者在二級市場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