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到2007年波瀾壯闊的牛市行情仿佛還在昨天,2008年的資本市場卻風云變幻,演足了"上躥下跳、劇烈振蕩"的"猴性",很多投資者都嘗到了財富坐"過山車"的驚懼。許多關心理財的市民在問:理財是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在上周六中信銀行鄭州分行舉辦的大型投資報告會上,該行零售部總經理方萍給出了"打好時間、空間、防御三大戰役"的思路,建議投資者從眼光、心態和控制力上培養財富成長三要素。
○理財市場遭遇尷尬
方萍首先列出了一組數據。第一個數據:7.1%--2008年1月全國CPI漲幅達到7.1%,"相信大家對這個數據很有感覺。而鄭州的CPI是8.9%,高出全國1.8%。"第二個數據:16.69%--市場1月、2月份大幅振蕩下跌,1月份上證指數下跌幅度達到16.69%;第三個數據:截至2月20日,僅有8只股票凈值實現上漲,17只指數基金今年下跌7.83%,股票型基金下跌3.73%。在系統型的風險下,基金也不能幸免。"必須指出的是,買啥賺啥,買就獲利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冰冷的數據、清醒的判斷,道出了當下市民理財中所遭遇的尷尬。
○市場轉暖信號頻出
作為專業人士,方萍也承認,短期來看市場存在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市場的持續大幅下跌對投資者信心打擊較大;美國經濟衰退帶來的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不確定性加大;可能會迎來一輪全面通貨膨脹;大小非解禁,短期內可能會增加市場的波動;宏觀調控持續緊縮等。
未來如何?她的分析也有條有理:"短期依然有轉暖信號,如證監會頻頻放行新基金,美國政府救市的經濟政策頻出等,長期來看,市場大跌后股票市場估值趨于合理,所以目前振蕩上行的股市,在投資需求、消費增長和奧運效應的帶動下,難以改變今年中國經濟仍將維持高增長的趨勢。"
她建議投資者保持清醒認識,不妨借助專業機構的力量規避風險。
○理財"三大戰役"的"取勝三原則"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理財是一生的事。而在這場貫穿于一生的理財的持久戰中,如何走向最后的勝利呢?方萍將中信理財總結出的"三大戰役"以及"三原則"與大家分享。
方萍認為,將毛澤東領導下的解放戰爭三大戰役概念運用到理財上,就是"理財的時間戰、空間戰和防御戰"。
所謂時間戰,方萍表示,關鍵的一點是因時而動,適時調整,戰術第一,把握時機,該出手時就出手。當投資價值凸顯,投資機遇來臨時,敢于大膽而為之。
同時,要注意適時調整戰術,以捍衛投資成果。另外,根據不同年齡、風險承受力進行相應的配置改變。
方萍說,組合布局"空間戰"是第二戰役。"這一戰略的要領是把握核心,配置衛星。具體說就是把資產分成兩個部分,核心部分投資于安全穩定的產品,衛星部分則隨市場而動,靈活把握投資機會,以核心加衛星的空間戰來保持財富的持久性。"
方萍解釋道,該策略往往能夠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原因就在于核心投資以穩健性為主,衛星資產是靈活性和共建性,這樣就可以做到進可攻、退可守,讓財富更加持久。
她還提醒大家,該"核+衛"配置策略適合面較寬泛,如不同投資品種(銀行理財產品+基金)的配置、同一投資品種(債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的配置,以及跨不同區域的投資(國內基金+QDII基金)等。
至于全力打好防御戰,方萍坦言,首先要防通貨膨脹,對于一個想要財富長久增值的投資者而言,通貨膨脹堪稱"強腐蝕劑",過于保守也是對財富的一種威脅。
其次,投資過度集中可能導致家庭資產的流動性嚴重不足,而且容易受市場環境變化影響;過度集中的高風險投資,可能讓財富來得快,也去得快;而堅持"長期投資"卻可能因為市場大勢已去而難以達成心愿,這一切都可以歸結為"不當投資"這個財富的破壞者。
第三是控制和減少盲目和非理性的消費。
說到財富持久需要三個要素,她言簡意賅地總結說,首先是眼光。"眼光不僅是對投資品種的眼光,同時也是對投資時機的眼光,更包括選擇理財機構、理財師的眼光"。
其次是心態。投資還是投機?是追逐暴利還是制定合理的預期?如果沒有一個平衡的好心態,如果想要追逐利益最大化,那么"再厲害"的投資客也不容易保留長久的財富。
最后是控制力。比如,是道聽途說還是自主判斷,是追漲殺跌還是價值投資。
東方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