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去超市排隊買特價雞蛋,已成為張奶奶晨練后的“經常項目”;聽說花生油要漲價,李大爺瞅準超市有活動一下買了好幾桶;以前愛吃排骨的老王一家,開始改吃紅燒魚……雖說手里的“活錢”越來越多,但是看著這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一個勁兒的漲,也不由不感嘆這日子還得“算計”著過。年底了,就讓我們龍城百姓也來曬曬他們的“省錢經”。
統計顯示,今年前10個月省城太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006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1%,平均下來,每人每月有近1100元的收入可供花銷。但同時,豬肉漲價、花生油漲價、牛奶漲價……“漲價”已成為不斷沖擊人們神經的熱門詞語。另據有關部門資料顯示,今年以來,我國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一直居高不下,10月份達到了6.5%。CPI,這個原先更多出現在書本上的經濟學詞語,現已成為普通人關注的一個話題。這真是應了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的那句話:現在,賣菜的老大爺、掃地的大嬸都在談論CPI。
從一個普通家庭的生活現實看,盡管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斷增長,但隨著CPI不斷上漲,很多家庭用在嘴上的日常開支肯定比以前有不小幅度的增加。如何在花同樣的錢的情況下保證全家人的生活質量?如何打理好自己的錢袋和餐桌?很多家庭及市民給出了自己的“絕招”。他們中間,有年過花甲的老大爺,也有20多歲的年輕人。但他們都把勤儉持家看成一種生活方式,在精打細算地過日子中找尋到了樂趣,都在平和、積極的心態下體會著生活的幸福。
超市“淘貨”多看“小報”
同樣的東西,有的人買得便宜,有的人就買得貴,其中是有訣竅的。在太原一超市工作的吳小姐說,她和自己的同事也經常在自己的超市內“淘貨”,這其中的秘訣就是多研究超市的商品信息小報。別小看了這幾張紙,有用的信息可不少。比如,消費者可抓住超市每晚“打折出清”的機會,“淘”一些生鮮食品,特別是青葉菜,雖然菜可能有點兒蔫了,質量仍不錯,由于超市規定第二天不允許再賣,一般會大幅打折銷售,很多時候打四到五折,消費者這時買顯然很劃算。有時候豬肉也會搞一些促銷活動,消費者可趁著價格優惠,不妨一次多買一些存放在冰箱里。
三年如一日記賬管理支出
“我認認真真地記了三年的賬,真是受益匪淺啊!”馬先生鄭重地向記者介紹他的記賬史。“生活本來就是些柴米油鹽的小事,可你每天把這些都記下來,到月底的時候做個總結,買哪些東西是應該的,買哪些東西花了冤枉錢,心里都有了數,下次花錢就會更合理。”他還說生活中的一些細節也要注意,電器關時要拔下電源線;不要買過多菜存放在冰箱里,否則省下的錢還不如因吃不了而浪費的多。另外,他還特別想對老年人說,“不進醫院就是最大的省錢。平時在食物上多注意營養搭配,別在吃上太湊合。”
買菜多看天氣預報
“我是從農村出來的,現在在太原打工,一個月收入800元。”19歲的張紅說起這些時還顯得有些羞澀。她告訴記者今年她姐姐帶著孩子也來到太原,三口人的日常飯菜都由她一手做,一個月下來只花三四百元。“粗細結合,葷素搭配,一樣能吃得很好。”張紅說自己還摸索出了一點買菜省錢的經驗,就是注意搜集各種信息,尤其是天氣方面的。“只要是天氣有變化,我就提前備下一些容易存放的蔬菜,比如白菜、蘿卜、紅薯等。買菜的時候多走幾家,從這頭逛到另一頭,貨比三家后,一斤菜能便宜好幾毛錢。”
留心學習小方法積少成多
看著眼前這位衣著入時的年輕女孩段婷婷,還真是不像個會省錢過日子的人。也許是看出了記者的疑問,她先拿出了自己的錢包給記者看,只見一張寫著“真的有必要嗎”的小卡片放在里面的顯眼位置。她說這是從一本理財書上學到的,看到它就會減少沖動購物的可能性,最基本的作用也會提醒你不該花太多的錢。
“一直以來,我都在留意學習一些易懂并容易操作的省錢小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收效很好。把它推薦給和我一樣的單身女孩子,希望能對她們有所幫助。”婷婷還亮出了自己另外一個省錢絕招,她說也是從一檔電視節目中看到這個妙招的,很簡單,只需要一個透明的漂亮容器,把你控制沒有花掉的錢放到里面,可以是一杯奶茶、一張公交車票,或者是一件衣服的錢。堅持一段時間,就會欣喜地看到控制消費的成果。
另外,她還建議大家在閑暇時根據自己的興趣參加一個學習班,比如繪畫、瑜伽等,也可以依據工作需要學習一門外語等。這樣可以提升個人知識修養,最重要的是,這樣就沒有時間亂花錢了。
本報記者蘆燕娟
生活需要勤經營
隨著經濟的發展、收入的提升和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人們不需再像以前那樣緊緊巴巴地過日子了。想活的更好,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也顯然不是錯。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咱老百姓有理由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奢侈”一點也無可厚非。
但老話說得好,“吃不窮,喝不窮,算計不到才受窮”。任何時候我們都不應該忘記和遺棄一些優良的東西。在此次“曬曬你的‘省錢經’”的采訪中,除了聽到很多實用的省錢高招外,還了解到很多家庭各自不同的理家方式,感受到了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和人生境界。或許,確實有些人目前的省錢是迫于經濟壓力,但也有不少人是緣于他們持之以恒的生活態度。省錢不是讓人們回到從前的生活,過窮日子、苦日子,而是在現有條件下、在花同樣的錢這一前提下,把日子過得越來越滋潤。
其實,生活也是需要經營的,讓更多的人把省錢變成日常經營生活、經營家庭的常用方式,進而變成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甚至是一種人生境界,豈不是更大的收獲?幸福的生活缺少不了智慧,誰又能說會“省錢”不是一種“智慧”呢?
來源: 山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