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歲末,記者梳理出這一年影響人們財富生活的十大關鍵詞。從這些關鍵詞里,我們可以清晰感受到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與人們財富生活的關系已越來越緊密。
財產性收入10月中下旬,黨的十七大召開。順應中國向全面小康社會邁進的時代趨勢,黨的代表大會報告首次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
有專家指出,讓更多的家庭學會理財,擁有財產性收入,從一定意義上說是為了增加中等收入者比重,使社會結構趨于"橄欖形"的合理分布,從而有利于社會和諧。在共建小康社會的今天,"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無疑體現了藏富于民的治國理念,其現實作用是會對弘揚改革開放的富民政策、增加國民消費支出的可持續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激發民間創業熱情,起到更為積極的影響。
CPI受豬肉、食用油等食品漲價的影響,一個原本是經濟學和統計學里的專業名詞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成為了老百姓口中的熱門詞匯。今年3月以來,CPI漲幅從3.3%一路上揚,直至11月份的6.9%,連續9個月超過3%的警戒線。雖然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目前的CPI上漲仍屬于結構性上漲不是全面上漲",但不可否認CPI的持續上漲讓很多人,特別是中低收入者依然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提出明年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并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當前宏觀調控首要任務,這讓人們對未來物價水平的穩定和走低多了期待。
物權法10月1日,物權法正式施行。這部在立法過程中多次刷新最高立法機關審議次數的法律,明確界定了公民私有財產權與國有、集體財產權的平等主體地位,意味著更多的人可以更充分、更平等地享受財富陽光。
物權法實施之后,許多法院相繼受理了多起依據該法提起的訴訟,人們依法維權的熱情也進一步高漲。事實上,物權法的實施除了在界定財產權利規范交易,鼓勵市場主體創造和積累財富等方面正在發揮積極作用以外,也對各級政府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房產新政今年9月27日,央行、銀監會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商業性房地產信貸管理的通知》,對已利用貸款購買住房,又申請購買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借款人,提出了較為嚴格的限制措施。為了保持政策的嚴肅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央行、銀監會不久前又聯合發布了《補充通知》,明確了商業銀行應以家庭為單位認定"第二套房",讓炒房風險大增。
另一方面,不久前新的《廉租住房保障辦法》和《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的相繼頒布,體現了黨和政府加大力度建立包括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在內的住房保障制度的決心。有專家指出,隨著房產新政的逐步推進,過去房地產行業過度市場化,偏重營利性,忽略保障性的格局將有望改變,也有可能把大多數城鎮居民從高房價當中解脫出來。
個稅自行申報今年是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個稅自行申報的第一年。
11月15日,國家稅務總局公布了最新修訂的《年所得12萬元以上個人自行納稅申報表》,要求自2008年1月1日起,高收入者(即年收入12萬元以上的人)進行個稅申報時,要明確填寫炒股和賣房所得收入。這一消息一度為廣大股民解讀為我國即將開征資本利得稅的先兆,股市也曾為之波動。排除個人心態上的原因,稅法專家們也反思了我國稅制和技術上存在的問題,認為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征稅模式,推廣誠信評價體系,在社會各部門之間建立聯動機制,讓納稅人更多地意識到納稅義務,從而也進一步喚醒納稅人的權利意識。
勞動合同法6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勞動合同法。即將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勞動合同法要求用人單位在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時必須依法支付經濟補償,并引導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長期的勞動合同。
隨著勞動合同法實施日期的臨近,廣東、北京等地一些企業與工齡較長職工提前解除勞動合同或重新訂立勞動合同的事件,形成一股"勸辭風潮","華為辭職門"事件更是引來廣泛爭議。12月5日,全國總工會法律工作部部長劉繼臣在勞動合同法宣傳專題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一些用人單位的行為直接侵害了職工合法權益,各級工會要認真調查處理用人單位違法違規問題,要積極向黨委、政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配合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嚴肅查處。支持和幫助權益受侵害的職工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及時提供法律援助和服務。對性質惡劣、影響較大的典型案例,要一抓到底,決不姑息。
城鄉醫保全覆蓋今年,我國推進城鄉醫保全覆蓋的步伐不斷加快。據今年上半年統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覆蓋了全國84.9%的縣和82.8%的農村人口。在城市醫保方面,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工作會議決定,在成都等79個大中城市開展全國首批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工作。相信隨著醫保改革的深入,"人人享有醫療保障"將變得不再遙遠。
農村孩子免除學雜費今年,隨著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義務教育向全國農村孩子敞開了"免費之門"。自今年春季學期開始,全國近1.5億名農村中小學生免除了學雜費。
有專家指出,國家近年來出臺的一系列農村義務教育優惠政策,讓很多貧困孩子的求學之路得以延續,對促進教育公平,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農村貧困人口入低保7月11日,國務院發出《關于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將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保障范圍,穩定、持久、有效地解決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目前納入農村低保的人口超過2000萬人。專家指出,城鄉低保制度的全面建立,意味著長期以來城鄉之間存在的又一道"二元結構"鴻溝被抹平,城鄉一體化再次提速。
帶薪休假12月1日,面向全民公開征求意見后的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公布實施,將原有的"五一"7天假期縮短為3天,增設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假期。同步出臺《職工帶薪休假規定》,為全面落實職工休假權利提供法律保障,使廣大職工可以更加人性化地安排家庭及個人休閑。同時,帶薪休假制度也正式確立,明確職工如不能享受帶薪休假,可獲300%的工資補償。
有專家指出,調整休假制度既有利于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節假日制度,弘揚中華文化,增強文化創造力和民族親和力、凝聚力,同時又兼顧了交通、食宿等公共資源現實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是對原有"黃金周"長假安排的一種合理化改進。
來源:四川金融投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