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的目的是為了用財,為了消費,而不是看著賬面上數字的增長就覺得滿足。因此,別把理財當成守財,而應該合理計劃、合理消費。
把錢交給專業人士
什么是理財?不少人的回答是"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說的其實就是"主動"二字。
過去持家的目的就是省錢,工資除了存銀行也沒有太多的去處。可現在,股票、基金、外匯、期貨、房地產、保險,還有各式各樣的理財產品,多得讓你挑花了眼。沒有投資渠道的時候人會發愁,渠道多了也照樣發愁。
要想尋求風險低、收益高的好事是沒有的。買股市風險太大,誰都怕趕個晚集,成為被套牢的一群?梢抢侠蠈崒嵉刭I些理財產品,不到10%的收益跟去年基金動輒翻番的增值速度比起來,又太不成比例,把錢交給專業人士和機構打理,依舊是多數人僅有的選擇。
理財是為了用財
其實,很多人理財的目的也并不是為了發財,而是想補償物價上漲帶來的損失。
去年,一向只增不降的儲蓄居然少了下來。在資本市場高歌猛進的背后,依舊是內需的長期不振。在幾個燒錢的"老大難"問題解決之前,百姓們就算理財得了好處也不會輕易消費。他們只會重新投入到資本市場中,獲得更多的好處來補償所預期的通脹風險。
說到底,理財的目的是為了用財和為了消費,而不是看著賬面上數字的增長。美國人買房子不是留給子孫,而是再抵押出去貸款消費。國內或許還做不到這樣,可也別把理財當成守財。合理計劃、合理消費,不僅是在滿足自己的欲望,也是在給中國經濟的長期繁榮添薪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