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可以成為世界第一的有錢人! |
發布日期:2007-8-16 9:43: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洛克菲勒累積了后無來者的巨大財富,也創造出專業經理人一族,如今沒有人能像過去的有錢人那么有錢,但是成為高級打工仔,還是有機會賺取高收入、高財富…… 19世紀末是野蠻的資本主義時代,對許多被視為"強盜大亨"的有錢人來說,那段期間絕對是The Good Old Days;有本事、有膽量聚積財富的人,在當時肯定比在今天更能累積龐大的財富。上次《財富人生》4月號提到洛克菲勒和比爾·蓋茨,這兩位不同時代的世界最有錢的人,洛克菲勒的身價如果根據經濟規模和幣值做調整,結果竟是比爾·蓋茨的五倍強,這就是最好的證據。 洛克菲勒發明"專業經理人" 洛克菲勒從一家小煉油廠,發展成壟斷全美石油產業的唯一霸主,不過花了二、三十年時間。強勢并吞競爭對手的做法,在當時一點也不稀奇,而且也是累積財富的主要關鍵。但是財富過度集中在少數人手里,必然產生不滿,結果引發了反托拉斯風潮,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首當其沖,后來被迫分拆成三十四家不同的公司,其中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迄今仍是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 當年,洛克菲勒為了管理龐大的石油帝國,雇用了許多經理人才,并且成立各式各樣的委員會,推動個別事業單位和部門協調運作,這些在今天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組織管理做法,當時仍前所未聞的新鮮事務,后人幫洛克菲勒作傳時就說,現代的管理組織是洛克菲勒一手創建的。他大量起用管理干部,更為現代職場創造出全新的人種--專業經理人;而大學為了因應企業界的需求,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更發展出"商學院"這個全新的教育單位。 有項統計數字是這么說的,"自1880年至1920年間,大約在洛克菲勒竄起且主宰全球的這段期間,美國的專業經理人數目大幅激增了六倍,從十六萬一千人增加到超過一百萬人。"當然,專業經理人在日后更成為職場上的龐大族群,出身商學院的職場新鮮人,手中拿著的MBA文憑,就等于是優良血統的證明。 話說回來,隨著政經環境的轉變,在"美好舊時代"發跡的有錢人,后來的確很難繼續固守自己的財富,如今的有錢人已經不再像過去那么有錢,這點有經濟學家的研究可資證明。當然,這并不是說現代人賺不到大錢,只是很難再像洛克菲勒時代那樣可以累積巨大的財富。此外,賺錢的方式也不再一樣,如今最有本事賺錢的人,正是洛克菲勒當年所創造的專業經理人一族。 千言萬語抵不過一張圖,從圖一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今天的有錢人的確不像過去那么有錢。圖中的曲線代表美國最富有的萬分之一人口的財富總額,占社會總財富的百分比;期間是從1916年到2000年。很顯然,有錢人的財富比重在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后就持續往下滑,迄今都未再恢復到上個世紀初的高點。 1920年代初期,全美國最富有的萬分之一人口,擁有了全社會十分之一的財富,如今這個比重大約只剩4%。如果我們放大人口級距,以最富有的百分之一人口來統計,在20世紀初最富有的百分之一人口,更擁有當時社會近40%財富,當然,這個數字也和前者一樣呈現下滑趨勢,如今大約是20%左右。 累進稅制、反托拉斯重傷有錢人 為什么有錢人擁有的財富比重往下滑?經濟學家給了三個解釋。首先是經濟大蕭條之后,羅斯福政府開始引進累進稅率,一直到1980年代以前,最高稅率甚至高達70%,影響最大的就是最富有的萬分之一人口。在19世紀,資本家可以自由處分自己的所得,20世紀初的有錢人都是在當時累積了大筆財富,而到了1930年代以后,有錢人要維持相對的高財富比重,的確是越來越困難。 再者,反托拉斯風潮的興起,讓過去獨占市場、壟斷財富的做法,面臨更嚴格的監控;而且,以前的資本家可以恣意地運用金融機構來支持企業的發展,但在經濟大蕭條之后,同樣面臨政府的嚴格控管。 第三是隨著教育日趨普及,中產階級開始崛起,他們聚集更多的財富,相對抑制了最富那群人的財富比重。 簡單說,在20世紀財富分配趨于平均,這是好消息;另一個好消息是所得分配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也是趨于平均,只是到了20世紀后期,所得分配又開始惡化,整體趨勢如圖二"美國最高所得萬分之一人口的所得,占總社會所得的比重變化"所示。 圖二的內容看來比較復雜,但是透露的訊息更有意思。首先,圖中區分三種所得來源,第一種是資本所得,包含股利、利息、租金等項目;這部分是20世紀初最高所得者的主要收入來源,1930年代以后也同樣呈現下滑趨勢,和前述財富比重下滑的現象相符合。 打工致富勝過靠財產賺錢 倒是在1980年代以后,第二項經營事業的商業所得,和第三項的薪資所得都大幅揚升,特別是薪資所得部分增加更快,顯示20世紀末高所得者的收入來源,已經不再是來自擁有財富本身,更多的是來自經營事業或"打工"的收入;其中的高所得"打工仔"有高階經理人、演藝明星、職業運動員等等。 有人或許會問,為什么高所得者的所得比重明顯提升,但是在財富比重的變化趨勢中卻看不到同步上揚呢?理由之一是累積財富需要一段長時間,其次是目前的高所得者,有一大部分是"暫時性"的高薪,如明星藝人、明星球員,乃至CEO執行認股權等,因此高薪資所得的比重增加并未反映在財富比重的變化上。 無論如何,高所得者的收入來源變化告訴我們一件事︰我們或許不能復制洛克菲勒和比爾·蓋茨的致富經驗,但努力成為成功的專業經理人,還是有機會躋身高收入之林。有人統計1993年到2001年間投資MBA學位的報酬率,發現年投資報酬率高達18%,比投資標準普爾五百指數多四個百分點,甚至比三A級債券高10%以上。 當年,洛克菲勒大量起用專業經理人幫他創造財富,他絕對沒想到,如今專業經理人也成為踏上致富之路的另一個跳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