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團建議:
1、逃避風險不如適當承擔風險。
家庭理財可依據自身風險承擔能力,適當主動承擔風險,以取得較高收益。例如醫療等項費用的漲價速度遠高于存款的增值速度。要想將來獲得完備的醫療服務,現在就必須追求更高的投資收益,因而也必須承擔更大的投資風險。作為學有專長的年輕人,吳小姐和男友雖然目前收入不高,但收入預期很好,因此客觀的風險承受能力并不低。過于回避風險,錯失合理的致富機會,只會影響財富積累和生活質量提高。
2、多種投資都可嘗試,教育投資收益最大。
從世界范圍內家庭理財的實踐看,短期炒作股票的風險非常大,而長期科學投資股票卻可以有效分享一國經濟增長,是防范通貨膨脹風險,積累長期資金的最佳方式。股票基金可分為成長型、平衡型和收入型三種。其中成長型基金所投資的股票注重長期成長,而不注重當期紅利分配;而收入型基金正好相反,主要強調股票當期紅利分配;平衡型基金介于上述兩者之間。由于股票基金價格同樣會因股票市場波動而波動,因而更適合長期投資。
如果想幾年后買房,轉換債券是個好的投資方向。這種債券平時有利息收入,在有差價的時候還可以通過轉換為股票來賺大錢。投資于這種工具,既不會因為損失本金而影響家庭購房的重大安排,又有賺取高額回報的可能,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方式。另外,吳小姐不妨也在股市中投些錢。雖然短期炒作股票的風險很大,但各國百姓投資的歷史卻證明,股市長期科學投資是積累財富的最好方式,是普通人分享國民經濟增長的方便渠道。
其實,在各種投資手段中,對于青年人來說,教育是收益最高的一種。特別是財經媒體是一個新興的領域,有了兩年的工作經驗,再回到學校深造就有了持續發展的后勁。明年脫產讀書相信會是吳小姐回報額最大、回報期最長的一筆投資。
3、記者特別需要保障類保險。
做記者工作,風里來雨里去地在各個地方跑新聞,其實是有較大風險的,建議買些意外傷害保險和健康保險。"人有旦夕禍福",保險既是幸福生活的保障,又是一切理財的基礎。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冬日MM于2007-8-5 16:17:57編輯過][/color][/al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