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 有人總結張向寧的特點:前瞻性、理性光輝、創業精神……這些性格特點都成為推進張向寧事業進展的一個個重要因素,然而在他對“天下互聯”的詮釋中,在他睿智的言語之間,直襲而來的還是另一種氣魄——霸氣。
從介紹來意到整個公司部門內部操作流程,與張向寧的約見只用了30分鐘的時間,足以令人感覺到“天下互聯”——這個立志于走向國際化的公司如何運用他們高效辦公在互聯網時代飛速發展著。
進入“天下互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國際知名企業的杰出貢獻者:Amazon.com的杰弗瑞·貝索斯、Sun電子計算機公司的愛德華·桑德、Cisco思科系統公司的約翰·錢伯斯……這些業界名人的貢獻和他們所超越的成就,都一一列在前臺一面墻上,市場總監呂蘭亭介紹:這些成功人士從側面展示了“天下互聯”的企業文化——創業、創新;也昭示著“天下互聯”的野心和凌云之志。
21歲的百萬富翁
“如果按照規則來出牌,符合邏輯地去做一件事情,我的優勢就不能體現。我的優勢在于開辟一條‘新路’,走一條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的路。我是一個很具有創業、創新精神的人!睆埾驅帉ψ约旱脑忈屒〉胶锰,正如他十幾年來的發展——“不按規則出牌”是他的特點。
16歲的張向寧有著對物理學的偏執和狂熱,渴望能比愛因斯坦更早成功的他,早在少年時代便已經開始在宇宙論、量子論等物理學領域進行鉆研。1989年,16歲的他為節省北京大學一年的軍訓時間來研究專業知識而選擇了北京師范大學。兩年后,大學生活的呆板和教育體制的枯燥無味,使張向寧決定選擇出國留學。這樣的決定意味著他將放棄名牌大學的畢業資格。
而張向寧說:“我總是在把握自己的人生道路。在這樣一個環境下,我選擇創造環境而不是適應環境!闭攺埾驅幵跒槌鰢鰷蕚鋾r,年邁的父親突然病倒,這使得張向寧出國之行不得不擱淺。父親病好后,張向寧似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絕路”——放棄了學業卻又出國未果,懷著滿腹才干和宏偉志向卻不知道該如何施展,他進入了職業生涯中第一個艱難抉擇。幾經思忖,18歲的張向寧選擇了一條白手起家的創業之路。
雖然張向寧的成名來自“萬網”——這個在互聯網冬天存活下來的少量企業之一。但早在1993年,21歲的張向寧通過做國際貿易就賺來了他人生中第一個1百萬。這對一個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的普通家庭來說,并不是小數目。21歲的百萬富翁并沒有為此而欣喜若狂甚至揮霍無度,而是更加謹慎地思考下一步的創業計劃。張向寧的想法是:要做自己真正的事業。張向寧幾乎與丁磊、雷軍等人同時看到了互聯網的發展前景。在籌備了1年多的時間后,1995年底1996年初,張向寧與哥哥張向東一起注冊了“萬網”。
萬網創立之初,就聯合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許多媒體,為幾百家中國知名企業從國外投機商手中,搶回了企業的域名,萬網作為域名衛士,而為人稱道。經過幾年的飛速發展,幾十萬家企業都成了萬網的用戶,萬網很快成為中國最成功的互聯網公司之一。而當時的張向寧,則被人戲稱為域名大王。有人說,張向寧少年得志,成功來得如此容易。而如今,張向寧提起創業,不由得感慨:“當初的困難是難以想象的!當我們做好一切準備投入到互聯網中才發現,其實很多商業模式都不是很清晰。我們帶著幾個兵、幾員將,以200萬的小資金去趕互聯網的大潮,力量之微弱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