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訊
上周五,央行宣布自7月21日再次加息0.27個百分點,這已經是今年以來的第三次加息;與此同時,自8月15日起,儲蓄存款利息稅稅率也由20%降至5%。
加息減稅后,盡管一年期存款收益增加至3.16%(稅后),但并未改變當前“負利率”的現實。對于普通工薪一族來說,找到一種好的理財方式,既要戰勝通脹,又能應對連續加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報記者 劉鋒 楊斌
診斷
加息減稅 兩類人受影響最大
加息又減稅!究竟哪些人的錢包會受到影響呢?理財師表示,此次調控,對兩種人群影響最大,一是存定期的人,二是投資于以免稅為賣點的理財產品的人,比如國債、教育儲蓄的投資者。
本期《理財診所》針對這這兩類人群,進行了細致的“診斷”。
昨天是央行宣布加息后第二天。上午10:40,位于玉林西路的工行某營業部異常熱鬧,十幾位市民正在這里排隊等候辦理業務,他們中,有4位辦理一年期定期存款轉存業務。一位40多歲的阿姨告訴記者,她準備將1萬元一年期定期辦理轉存,據悉,這已經是今年內她第三次將這筆錢辦理轉存了。
據測算,此次加息又減稅,以最新一年定期3.33%的利率標準計算,1萬元定期存款到期后的實際利息收入將增加71元(稅后)。因此,不少人覺得虧了,去銀行轉存,但轉存是否真的劃算呢?
銀行理財師介紹說,這需要計算存款天數,看是否能抵消提前支取的損失。有一個通行的公式:存入天數=計息天數×(調整后利率-調整前利率)÷(調整后利率-活期利率)。不過,此次調整利率與之前最大不同之處在于,8月15日之后的存款利息所得稅才調減為5%,而在7月21日~8月15日之間的利息稅仍將保持在20%的水平。因此計算轉存的公式將變得比較復雜,客戶應該根據存期的不同請銀行人士幫助計算。
采訪中,一位銀行的資深理財師堅決反對轉存,“現在已經是加息周期了,如果每一次都去轉存,這不是瞎折騰嗎?”
他給記者算了筆賬:今年央行已是3次加息,時間分別為3月18日、5月19日和7月20日。假設客戶在今年1月1日存入10萬元元一年期定期,以后3次加息每次都轉存,結果是,從1月1日~7月20日,由于未到期的銀行定期存款提取只能按照活期存款的利息進行結算,因此在這大半年里,客戶只能享受活期0.72%(稅后0.576%)利率。而據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的預計,今年央行還將加息兩次,明年還將加息兩次,如果該預測準確,那客戶今年內還要在轉存兩次,這也意味著,客戶今年只能享受活期收益,這還不如一次都不轉存、享受2.52%(稅后2.01%)的利率。
連續加息
轉存是否劃算
關鍵詞:定期存款轉存
診斷結果:連續加息、連續轉存,定期實際上變成“活期”,不劃算。
建議:國家理財規劃師協會秘書長劉彥斌建議,不要存長期的定期存款,貨幣市場基金是個不錯的選擇。
處方
基金定投 銀行推薦30只基金
針對兩類受加息免稅影響最大的人群,理財師都建議關注基金,股票基金或者債券基金均可,長期看,均可以跑贏通脹。
“每月投500元,30年后你也能成百萬富翁!”在上期的理財沙龍中,中信銀行理財師賴錦華為廣大“月光族”開出了基金定投藥方。上周的理財診所完全是被詢問“基金定投”的郵件給淹沒了。幾天來收到的50多封郵件中,竟有40多封郵件是問基金定投的。
本周,為統一、全面的回答讀者們關于基金定投的問題,記者請來了成都的10家銀行,并讓這10家銀行的理財師各推薦3只近期表現最好的“王牌”基金品種,一共30只基金產品,任你選擇。
基金定投的辦理手續很簡單,以民生銀行為例,投資者只需持民生銀行卡并開立相關的基金賬戶,即可在該行的柜面申請辦理基金定投業務。
理財診所
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什么理財煩惱或者對一些理財新業務的疑問,都請來信告訴我們,我們將邀請來自成都各大金融機構的理財專家,對您的問題進行專家會診。
電子郵箱:cdmoney@163.com;
來信請寄:成都市紅星路二段159號成都商報經濟新聞部“理財診所”欄目收;
郵編:610017。
教育儲蓄 魅力大減
關鍵詞:教育儲蓄
診斷結果:利息稅下調后,免稅優勢減弱,且限制較多。
建議:如想獲得穩健且稍高的收益,建議關注貨幣市場基金。
“我想給孩子存教育儲蓄,怎樣辦?”上周,本報“理財診所”還接到讀者咨詢教育儲蓄的事,不過,隨著利息稅減至5%,教育儲蓄的魅力將大減。
銀行的理財師告訴記者,此前,教育儲蓄最大的好處在于免稅,但有很多限制:比如只能是零存整取、需要學校開證明、最高限額兩萬元等,手續比較麻煩。但隨著利息稅稅率下調至5%,教育儲蓄的免稅優勢已經大大減弱。
據悉,除教育儲蓄外,其他的一些固定收益類產品,如國債也將受到不利影響。理財師建議,投資如果實在要投資這兩類產品,要盡量考慮短期品種。如果客戶想獲得穩健且稍高的收益,建議關注貨幣市場基金,目前貨幣基金年收益約在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