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股市的大幅震蕩,多數投資者對股票投資風險認識更深刻,更加認同“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里”的觀點。
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一般要高于同期定期儲蓄存款的稅后收益率,風險比基金、股票低,且不收認購費、贖回費。因此受到穩健型投資者的追捧。目前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種類繁多,令人眼花繚亂,投資者該如何挑選?
交行沃德理財中心理財師建議,投資者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挑選出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首先要看產品的類型。看它是保證收益型的,還是非保證收益型的;是固定收益型的,還是浮動收益型的。保證收益型產品不僅保本,還保證收益。這種理財產品有浮動收益和固定收益兩種,是銀行理財產品中風險最低的。這類產品適合初次購買理財產品的客戶,尤其適合中老年客戶。非保證收益型產品的收益是浮動的,一般能給客戶帶來更多的回報。這類產品通常給出一個預期收益范圍,能否實現預期最高收益,要看掛鉤對象的市場表現。這種產品的風險要比保證收益型產品高一些。
其次要看產品的掛鉤對象,也就是投資方向,投資范圍。掛鉤對象可以是匯率、利率、
黃金,也可以是信托項目、股票、基金、
期貨等。銀行把募集到的資金通過金融工具投資到這些領域,為投資者贏得理財收益。預期收益就是根據這些投資市場的表現來決定。如果投資者看好相關投資領域,又不愿意冒太大的風險,或者受到某種限制,無法直接進行投資,便可以選擇掛鉤這些領域的理財產品。
再次要看投資期限。投資期限一般從三個月到三年、五年不等。一般來說,投資期限越長收益越高。往往掛鉤股票、基金等方向的產品期限較長,這樣可以克服市場短期波動對產品的影響,實現高收益。而掛鉤匯率、利率等方向的產品期限較短,收益也就低一點。
最后要看產品的流動性。要看清產品條款中客戶有沒有提前終止權,能不能進行質押貸款。大多數理財產品約定客戶是不能提前終止的。有些雖然可以提前終止,但往往規定具體時間。多數理財產品可以進行質押貸款,如果客戶急需用錢,雖不能提前支取,但通過質押貸款可解燃眉之急。(交行沃德理財師 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