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人而言,他們去
銀行大多是在那里存錢或者取錢。而今一批聰明人,卻在進出銀行的當兒,學會了賺錢。
20萬7個月變400萬
銀行的人說起陳先生個個都佩服不已,雖然不知道他的具體職業,但大家都知道他的
賺錢本領是從他們銀行學會的。
當初銀行的工作人員向這位客戶推薦他們的外匯期權業務,想幫他把外匯從單一的存款中拿出一部分投資。陳先生雖然已不年輕,但卻十分好學。他沒有一下拒絕銀行人士的提議,而是虛心請教何謂“期權”。當他弄明白“期權”并不是“
期貨”,它只是在付出一定期權費的基礎上就可以享有今后比較豐厚的期權收益、但風險卻僅僅可能就是失去幾百元期權費的時候,他參與了。
但他真正的收獲卻是在他把“期權概念”用在商鋪上。2003年12月的一天,當他得知一個即將交房的成熟小區將要以3萬元/平方米價格拍賣小區商鋪時,一街之隔的一個老商鋪卻正在以2萬元/平方米不到的價格出售。陳先生知道機會來了,面對商鋪720萬的總價,他沒有退縮,而是跟老板談起了期權概念。他說,他愿意買這個商鋪,但付款要到2004年8月。不過現在他愿意以20萬的價格買下這個商鋪的期權,如果屆時他不能按時付款,老板可以沒收他這20萬。
老板想想也沒什么不好,自己反正沒風險,當初自己可是400萬買的,就同意了。當拿到這個商鋪的“期權”后,陳先生開始“招商”。一個月不到,就已經有人愿意加80萬買下。可他沒有出手,畢竟離交款還有一段時間。隨著對面新小區住戶的入住,商鋪也越來越走俏。今年7月,陳先生終于找到了滿意的下家:對方愿意出1100萬買下商鋪。
于是提前1個月,他給上家交了剩下的700萬,自己差不多賺400萬。
點評:有人說,富人之所以是富人,因為他們是腦袋決定口袋。他們擅長用最新的理財理念為自己服務。期權業務其實銀行已經推了兩年了,它是一種避險的工具,它風險有限,利潤卻往往很大。可大多數人都不敢問津,更不要說把它用在其它方面了。有的時候,我們也碰到過機會,但常常自己就否定了:這怎么可能呢?可不試又怎么知道不行呢?
“紙
黃金”炒出現金來
白先生是大型企業的部門主管,在資本投資方面有一定的經驗,由于前兩年在股市上損失了不少,所以他希望投資一種走勢平穩,又有相對較高收益的產品。當中銀理財的客戶經理向他推薦“黃金寶”業務時,他接受了。因為他正好手中有大量人民幣存款,而他一直希望投資外匯,可惜沒有正常的渠道可以兌換,而黃金業務可用人民幣購買“紙黃金”(目前黃金寶業務以記賬黃金交易,所以又稱“紙黃金”),同時黃金市場的走勢跟外匯市場有一定的聯系,但波動較少走勢相對平穩。在客戶經理的建議下,他在103.50附近購買了1000克“紙黃金”,總價值為人民幣1035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