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早報 居民儲蓄意愿創6年新低、消費意愿創歷史新低、購房意愿創歷史新低……今年二季度居民沖進股市意愿創下的歷史新高。央行昨天發布的調查問卷顯示,選擇更多購買股票和基金居民比例達到了40.2%,首次超過儲蓄存款成為投資首選,一“股”獨大現象蔚然成風。
5月中下旬,央行在全國50個大中小城市進行了此次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0000份。
股市首超儲蓄成首選
長期以來,儲蓄在中國居民的資產結構中一直保持著壓倒性優勢,但隨著資本市場在去年的異軍突起,中國居民開始了一場令全球矚目的“儲蓄搬家”運動。
今年5月,居民儲蓄減少2784億元,創下歷史最大降幅,而股市則正是此次搬家的最大承接者。在股市的強大引力之下,不僅是儲蓄,消費市場和樓市的資金從某中意義上也發生了“搬家”。
而這或許是僅僅開了一個頭。根據央行昨天公布的二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在一季度以30.3%創下歷史新高后,二季度居民購買股票和基金意愿再次大幅度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達40.2%,首次超過儲蓄存款成首選。反觀舊時“霸主”儲蓄,卻在股市的蠶食之下不復昔日“寵兒”地位。二季度,選擇更多儲蓄的居民人數占比則連續3個季度下降,本季再降4.0個百分點至26.3%,創下近6年來的最低,與選擇更多購買股票和基金的占比相差13.9個百分點,被遠遠甩開。
如果說“意愿”是代表了居民資產趨勢的一個將來時的話,那么即使在居民家庭的當前資產結構中,儲蓄的地位也正處于被股票和基金快速取代的“進行時”。
調查顯示,2005年、2006年、2007年二季度,居民家庭擁有的最主要金融資產中的儲蓄存款占比從68%、66.5%降至52.3%,累計下降15.7個百分點,下降速度在二季度創下了歷史新低。盡管央行并未公布股票和基金的具體占比比例,但根據市場的預期,兩者之和可能已達到了40%左右。而隨著“意愿”的此消彼長,股票和基金在正式取代儲蓄成為第一大金融資產應是在預期之中。
居民對加息“疲勞”
從理論上而言,隨著中國進入加息周期,存款利率的提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上述“改朝換代”的進程。然而,央行的調查顯示,居民對央行的加息已愈加“麻木”,顯示出越來越多的“加息疲勞”。
事實上,本次調查,正值央行3月18日和5月19日兩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期間,但面對在短短兩個月間的兩次加息,居民反應與前幾次相比較為平靜。雖有40.9%的城鎮居民認為存款利率“適度”,但比上季度僅提高1.3個百分點。
而2004年10月的加息,居民反應最為強列,認為存款利率“適度”的比例,猛升至43.8%,比上季度提高18.1個百分點;2006年8月的加息,此比例比上季度提高5.5個百分點,達42.8%。居民對加息越來越“無動于衷”。
居民對近期加息反應平靜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擁有最主要金融資產中的儲蓄存款占比近兩年來不斷下滑。調查顯示,2005年、2006年、2007年2季度,居民家庭擁有的最主要金融資產中的儲蓄存款占比從68%、66.5%降至52.3%,累計下降15.7個百分點。另外,本次調查還顯示,城鎮居民對當前物價的滿意度下降,中低收入家庭對肉蛋禽等食品價格的上漲反映敏感,半數居民預計下季物價趨升;居民購房、購車和購買大件消費品意愿下降。
◇相關鏈接
購房意愿連續兩個季度下跌
早報記者 張明揚
央行5月中下旬的城鎮儲戶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居民消費意愿(選擇更多消費的居民占比)連續3個季度下滑,從2006年第3季度的28.2%降至本季的19.5%,累計降幅達8.7個百分點,創歷史新低。
其中,購買大件耐用消費品意愿較上季大幅回落1.9個百分點,達到25.5%的6年最低。值得一提的是,購車意愿在2006年逐季連續攀升后,本季首次出現下降,比上季度下跌0.8個百分點。
樓市也不能幸免。購房意愿從一季度的16.5%再次下跌,跌入二季度的15.8%谷底。
半數居民預計下季物價上漲
早報記者 張明揚
央行的此次問卷調查顯示,半數居民預計下季物價趨升。居民當期物價滿意指數在第一季度下降2.0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再降5.2個百分點至歷史最低的21.1%。認為當前物價“令人滿意”的被調查者占比已連續5個季度下降,從2006年1季度的13.0%降至本季度的8.4%,下降4.6個百分點。
而認為“物價過高,難以接受”的被調查者占比則從2006年1季度的22.1%升至29.5%,增加7.4個百分點。其中,中低收入家庭對肉蛋禽等食品價格的上漲反映最敏感。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家庭認為“物價過高,難于接受”的比例高達40%左右,與高收入家庭相差近20個百分點。
居民對下季度物價預期也仍不樂觀,有超過半數(50.2%)的被調查者預計物價趨升,占比超上季度5.9個百分點,與50.8%的歷史最高值僅差0.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