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師:工商銀行遼寧省分行興順支行 理財經理 梁濤 35歲的王先生和王女士在同一家企業上班,每月收入也基本一樣,都在2500元左右,單位也為夫妻辦理了養老和醫療
保險。
該家庭月支出3000元,有自有住房一處無房貸。目前有存款10萬元,家里還有五歲的小寶寶。
王先生沒有理財經驗,希望通過幫助在5年內實現30%以上的收益,為孩子上學及生活質量的提高做準備。
理財分析:
王先生家庭處于成長期,中等水平家庭收入,無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適中。家庭理財目標除了子女的教育金積累和提高生活質量外,還應包括財務安全和資產增值。
理財建議:
(1)一個家庭的應急準備金不低于可投資資產的10%。王先生留10000元存款作為備用金,以備不時之需。建議購買貨幣基金,具有“活期存款定期收益,定期存款活期支取”的特點,同時貨幣基金具有和銀行存款一樣安全的特性。
(2)多渠道組合投資:目前國內的個人投資渠道較為有限,主要還是股票、基金、
債券或儲蓄等投資項目。在投資結構上應選擇穩健型的組合投資結構。現在可動用資金中自由組合,最大限度地用活資金。開放式基金是近年來的投資熱點之一,建議王先生將原有的銀行存款的50%配置在混合型基金上,30%配置在債券基金上。
(3)巧買基金籌積教育費用。關于孩子的教育費用,的確值得好好籌劃。
以前大部分人喜歡用零存整取的日積月累方式,但是利率太低,又要定時存入,非常麻煩。一些教育型儲蓄品種的限制條件太多,而且有資金上限,也不適合。
這里建議采用定期定額的方式購買開放式基金,逐步籌積孩子將來的教育經費,即通過授權銀行辦理定期定投業務,每月根據約定金額自動購買基金。
建議選擇指數型基金或股票型基金,申購金額在1200元至1800元之間。使用這種購買方式,不需要自己每月操心購入基金,只要簽訂定期定額投資基金協議,后續操作全部自動完成扣款購買。
(4)保險方面,建議王先生投保時破除儲蓄還本的觀念,讓保險回歸到保障的本質,在有限的預算下,盡量提高保額。也就是說,與其買儲蓄險,不如去買較便宜、純保障型的“定期壽險”或“終身壽險”。其中“定期壽險”因為只有保障的基本功能,是所有商品中最便宜的保單,可說是將錢花在刀刃上;其次是“終身壽險”,可以保障終身,不需擔心續保的問題。
本報記者 龔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