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美國基金研究團隊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試驗:把當年表現最好的10只基金和表現最差的10只基金分成兩組,分別投資這兩組基金20年。他們發現一個驚人的結果,在美國6000多支基金、120個擁有子基金的fund family中,冠軍和末流的差別居然如此不堪一擊。
二十年之后,居然是當年最差的10只基金組別表現更好一些。
在國內,不需要20年,從2006年到2007年初始,老皇歷就變了,那些曾經的壯士居然在消隱在榜單下四分之一的位置,而翻涌而上的英雄卻大多是生面孔。
右邊是我們以兩份榜單中整理出來的迥異現象,一份是讀者頗為熟悉的2006年基金排行榜,上面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分別是我們熟知景順內需、上投阿爾法和泰達荷銀行業精選,由于去年的優秀業績,他們贏得了良好口碑和持續不斷的申購,但在另一張2007年第一季度的榜單中,景順長城內需令人驚詫的排在第55名,上投阿爾法位居第63,泰達荷銀行業精選則被甩到了“吊車尾”一組,倒數第六。
世道變了!再從榜單往前數,映入眼簾名字大多需要反映幾秒:這家公司倒是聽過,但是這只基金……實在沒有印象,或者干脆是基金公司的名字都生疏得很。比如成立于2004年東方基金旗下的東方精選以及大量2006年剛出道的新面孔,它們會成為投資者尋找的基金“黑馬”嗎?
解讀排行數據
[2006年的英雄變成“吊車尾”]2006年表現最好的10支股票型基金
廉頗老矣?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里的風云翻涌中,到底發生了什么?《錢經》將在下文中給出答案。
上圖是2006年的前十大股票型基金。讓我們看看他們在“2007年第一季度”榜單中的排名,令人驚詫的是,除了一只指數型基金——被動投資的華夏上證50ETF,幾乎所有英雄不約而同被擠出前25%之外,我們只能遺憾地在榜單尾部找到它們的名字。而其中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分別是我們熟知景順內需、上投阿爾法和泰達荷銀行業精選,由于去年的優秀業績,它們贏得了良好口碑和持續不斷的申購,但在另一張2007年第一季度的榜單中,景順長城內需令人驚詫的排在第55名,上投阿爾法位居第63,泰達荷銀行業精選則被甩到了“吊車尾”一組,倒數第6。
[黑馬時代]除了“黑馬”,記者幾乎找不到更襯這段傳奇的稱謂。想知道“黑馬”紀事嗎?下文同樣作出了解答。
![](http://www.hexun.com/Images/26/89/268967.jpg)
截止到4月15日,位列前25%的股票型基金如下 2007年排名 基金名稱 2006年一季度排名除了“黑馬”,記者幾乎找不到更襯這段傳奇的稱謂。想知道“黑馬”紀事嗎?下文同樣作出了解答。
按照晨星的評級標準,選取前25%也就是106只基金中的前26只,這是截止于4月15日的業績表現。我們看到了寥寥無幾的“星星”——習慣使用晨星評級的讀者會知道老牌而業績亮眼的基金會被授予四星或者五顆星的榮譽,我們索性把獲得五星的基金叫做白馬。數一數白馬只有三匹入選,而大部分都占據榜首的是2006年新成立的、尚未滿一年的基金:它們來自并不那么知名的基金公司,甚至名字還顯得非常陌生。至少,類似于“東方精選”、“光大保德信紅利”、“萬家公用事業”等等名稱并不為投資者熟知,我們甚至能在2006年榜單的中末端找到它們曾經的位置。
回顧今年一月份的凈值增長率排行榜上,股票基金中,華安宏利以24.31%排名首位,而位列第3的中郵核心優選、位列第7的長信增利動態策略,也都是去年下半年成立的次新基金。混合基金中,益民紅利成長以22.85%排名首位,排名靠前的次新基金還有易方達策略成長2號、中銀國際收益等。
借用股市里最令人興奮的詞匯“黑馬”來形容這些今年給投資者帶來優秀業績的基金可能不那么合適,但除了“黑馬”,記者幾乎找不到更襯這段傳奇的稱謂。想知道“黑馬”紀事嗎?下文同樣作出了解答。
第一和倒數第一的差別
2007年的基金選擇變得更加艱難,稍有不慎,投資者獲得的回報可能會相差六倍。
![](http://www.hexun.com/Images/26/89/268968.jpg)
![](http://www.hexun.com/Images/26/89/268970.jpg)
截止4月中旬,今年以來表現最靚麗的是華夏基金出品的大盤精選和中小板ETF,這兩只基金分別以79.74%和69.24%位列榜首,而最次的回報來自泰達荷銀周期,這只成立于2003年的老牌基金僅僅幫投資者賺到了14.21%。相比于2006年的基金普漲,2007年的基金選擇變得更加艱難,稍有不慎,投資者獲得的回報可能會相差6倍。
堅持持有還是調整組合?
這是那些榜單后半部分的基金投資者在考慮的問題:“曾經的白馬基金還能繼續輝煌嗎?”而榜單前半部分的基金投資者則更關注:“黑馬能跑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