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寶寶扎堆在今年出生,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可當年輕的家庭中增添了寶寶,開支要加大,家庭原有的理財計劃很可能要被全部替換上適應寶寶和全家人生活的新的理財規劃。
如何打造家庭理財的寶貝計劃,確實是一件讓人撓頭的事兒。帶著準爸媽們關心的問題,記者找到了理財規劃師。采訪中,記者恰好遇到在今年下半年就可以當爸爸的高先生一家。高先生今年35歲,是合資企業財務總監,月收入7000元,高太太是事業單位職員,月收入3000元,家庭月結余3000元,今年下半年家庭的寶貝即將出生。夫妻兩人除了擁有完善的社會
保險,高先生還有單位為其提供的商業保險(20萬的意外險和10萬的重疾險),有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貸款30萬元,月供額為2000元,家庭存款10萬元,投資股票15萬元,最近兩年的收益率為30%。兩人的年終獎在3萬元左右。從目前來看,他們一家有四個理財目標需要實現:第一,買一份保險,為了母子平安,最好可以給孩子買一份保險,從他小時候開始投保,一直到成人。第二,為孩子準備充分的撫養費和教育費,想送孩子去國外留學。第三,高先生想在孩子3歲后買部車,可以接送孩子,計劃預算20萬元。第四,開始考慮夫妻兩人的退休養老規劃,預計20年后想退休。
對于高先生家的理財需求,國家理財規劃師趙劍虹給出這樣的分析:第一,考慮到孩子出生后的撫養階段,家庭生活支出會大大增加,因此除了要準備現金以免突如其來的支出擾亂生活,夫妻兩人的日常開銷也應注意節儉。第二,現在很多父母親愛子心切,希望為自己的寶貝投一份終身保險,以保一生平安,但殊不知父母作為寶貝的經濟支撐,應該首當其沖地保護好自己,為自己先買一份保險才是愛護寶貝的明智之舉。第三,高先生想在孩子出生后買一部價值20萬元的車,但這段時期恰好是家庭財務吃緊的時期,大額支出可能會讓家庭負擔更重。
理財師建議:第一,針對高先生及太太的家庭保險狀況,雖然擁有了完善的社會保障,高太太還沒有購買商業保險,而且作為家庭主要經濟支柱的高先生雖然有社會保險和單位為其提供的商業保險,但保障額度還是不足,因此高先生很有必要在孩子出生后為全家三口人購買一份綜合保險,保險費用支出應控制在1.5萬元左右。第二,對于財富積累來說,如果能夠延緩購車時間,貨幣的時間價值“復利效應”會為其退休后積累更大的財富。第三,將來想送孩子出國讀書,子女的教育費用及早規劃,目前出國的費用在40萬元左右,費用按5%的年增長率計算,18年后的出國費用會增至96萬元。因此可將家庭月結余中的部分如1000元進行基金的定期定額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