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理財熱 買得巧錢生錢 |
發布日期:2007-5-6 8:36: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五一黃金周期間,當國內各大投資市場都休市時,銀行卻趁著這個空當集中發售理財產品,為那些熱衷理財的市民提供了一個好去處。本報記者經過仔細搜羅后發現,最近幾日廣州各商業銀行發售的人民幣理財產品接近20款之多,涵蓋了五大類品種。平時難得有空精挑細選理財產品的市民,可趁著假日進行一番仔細的比較和挑選。
當大部分市民仍以旅游和逛街購物作為黃金周的首選時,記者發現目前市場上也出現了一種新的度假方式,那就是逛銀行挑選理財產品。
40來歲的黃小姐是個理財老手,在股市摸爬滾打了十幾年了,最近幾日,股市休市,股票價格處于暫停狀態,黃小姐心里便有點空落落的。前幾天恰好有10萬元的銀行理財產品到期了,需要尋找新的去處,而五一期間又是理財產品的集中發售期,沒有出游計劃的黃小姐便趁機會研究一下各家銀行的理財產品。
“平日我工作忙,銀行里人也多,客戶經理經常被一大群人圍著,很難讓人靜下心來詳細咨詢產品情況。這幾天銀行的人少多了,我切實享受到了客戶經理‘一對一’的服務,總算可從從容容地研究和挑選產品了,”黃小姐得意地說。
與記者閑聊時,黃小姐不斷地強調:“雖然股市紅火,但我始終留一部分資金投向銀行理財產品,因為股票和基金隨時會下跌,而銀行理財產品絕大部分能夠保本,且收益比銀行存款高。”
銀行理財經理也表示,在目前股指處于高位、隨時存在調整風險的情況下,分散投資顯得尤為重要,市場上有一個比較公認的投資組合原則,就是以100減去投資者的年齡,其差值可以作為投資組合中進行基金、股票、房地產等增長型投資的百分比,余者應該是可以保證本金安全的穩健型品種。假設你今年35歲,則資產的65%可以用于投資股票、基金、房地產一類增長型品種,而其余35%則應投資于儲蓄、債券、保本型理財產品等安全性較高的品種。
五大類產品收益差距大
經過詳細統計后,本報記者發現,五一期間廣州市各商業銀行在售的人民幣理財產品接近20款之多,期限最短的為3個月,最長的達5年之久,幾乎齊聚了市場上常見的五大類產品,預期收益率相差很大,投資者需仔細比較后再作選擇。
“新股申購”需看清“業績提取條款”
五一期間,廣州有5家銀行推出了5款新股申購類產品。今年以來該類產品的年化收益率普遍超過了10%,比其他幾類產品更具優勢。如招商銀行去年10月開始運行的第一期產品,截至3月31日已實現年化收益率為15.5138%(未扣除費用和報酬);于今年1月9日運作的第2期產品,截至3月31日已實現年化收益率10.67%。而中信銀行的新股申購類產品“新年計劃”1號和2號產品,截至3月底,年化收益率也分別高達11.82%和9.94%。
不過,特別提醒投資者的是,以上收益率并不是投資者最后所能獲得的收益率,目前市場上的絕大多數新股申購類產品都增加了業績報酬提取條款,約定當投資收益率超過一定水平后,銀行將提取一定比例的收益作為報酬(詳見下表)。
假設投資5萬元購買新股申購產品,新股申購帶來的年化收益率為10%。如果購買的是華夏銀行創盈2號產品,則銀行需對超出4%的部分提取50%的業績報酬,投資者實際收益率為4%+(10%~4%)×50%=7%。如果購買的是招商銀行新股申購第6期產品,若年化收益率高于4%,將對高出4%(不含)低于9%(含)的部分收取20%的業績報酬;如年化收益率高于9%,將對高出9%(不含)的部分收取30%的業績報酬。則投資者實際收益率為4%+(9%~4%)×80%+(10%~1%)×0.7%=8.7%。兩者相差1.7個百分點,5萬元投資一年收益相差850元。
風險提示
新股申購類理財產品收益來源于申購中簽的新股在二級市場出售后的價差收入,一般來說,由于新股上市后跌破發行價的情況極少發生,新股申購類理財產品的本金是比較安全的,不過,也存在以下風險:
1.市場風險:新股申購中簽率以及新股上市后的價格波動情況直接影響到理財產品的收益乃至本金。如果新股上市后跌破發行價,則投資者的本金可能有損失。
2.政策風險:目前該類理財產品是針對當前國內證券市場新股發行申購的法規政策設計的。如國家宏觀政策以及新股申購相關法規政策發生變化,將影響本理財產品預期收益。
3.利率風險:如果在理財期內,市場利率上升,該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不隨市場利率上升而提高。
4.流動性風險:投資人只能在本說明書約定的理財產品提前終止申請日行使提前終止權,其他時間不得申請提前終止。來源:廣州日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