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廣泛溝通,發現投資者在牛市中不賺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饑不擇食型。
部分股民發現牛市行情降臨,股指大幅上漲時,手中卻沒有多少籌碼,由于擔心錯失機會,慌忙買進,結果不是買的股票有問題,就是買的時機出差錯,有時甚至在強勢股的階段性頂部位置介入,因而很難獲利。
建議:股市中機會是無限的,資金是有限的,不要用有限的資金去博無限的機會。
二、追漲殺跌型。
這類投資者慣性思維比較嚴重,股市一漲就認為可以看2000點,股市一跌又認為要重回1300點,股價上升的時候全力追漲,股價下跌的時候急忙割肉,結果使得市值在反反復復的操作中不斷縮水。
建議:要在不利的情況下看市場的有利因素,在有利的情況下看市場的不利因素。
三、死捂股票型。
牛市確實需要捂股才能獲取豐厚的利潤,但要看捂的是什么股,很多投資者捂的是在熊市中被深度套牢的股票,而這些股票大多不是當前行情的主流熱點,自然很難解套扭虧了。
建議:換一次股票會增加不足1%的稅費成本,而強勢股的漲幅是弱勢股漲幅的N倍,要分清輕重優劣。
四、模仿基金型。
很多投資者資金不多,但操作手法卻模仿基金,一個賬戶中有數十只股票,全面撒網,廣種薄收,就算是選中了兩只龍頭股,但由于買的數量少,也很難獲取較多收益。而且,持股數量太多,無暇全面顧及,問其持股的公司基本面情況,常常一問三不知,這樣如何能把握個股的波動規律。
建議:好好清理自己的賬戶,輕裝再上陣。
五、熊市思維型。
在經歷過近三年的熊市后,許多投資者已經被熊市“洗腦”,往往稍有獲利就急忙賣出,然后指望著股價再重新跌回來,但等來的卻是股價繼續一路高走,自己卻被遠遠地甩在后面。
建議:讓自己的頭腦清醒些,灌輸些牛市思維。
六、賣漲留跌型。
行情走好時,投資者的持股中會有部分個股是獲利的,還有部分是仍然被套的,大多數投資者會選擇將獲利的賣出,將被套的仍然繼續捂著。結果,獲利賣出的股票仍在繼續上漲,而捂在手中的被套股票卻依然在低位徘徊。
建議: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一直在股市中盛行,正確的方法是越能漲的股票越是要捂緊,對于漲不動的股票要及早賣出,盤活資金,重新選擇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