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做什么事情,是否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都會決定你的成敗。理財投資也是同樣道理,在你養成了很好的投資習慣后,你會發現,在市場中穩定盈利原來是這么容易。
回避風險
很多人常會說,“要賺大錢,就要冒大險。”其實,這是一個足以致命的投資觀念。投資者必須養成努力回避風險的習慣,才會在理財市場中“不賠錢”。
風險雖然可怕,但也是可回避的。比如買基金,初買者必須先要搞清楚它的來龍去脈、各種類型基金的風險等級、各種基金的費用成本等,搞清楚后,才能決定是否適合購買,投資是否安全。
再比如,現在很多人熱衷于收藏藝術品,但是,相比股票、
債券、
外匯、
黃金、房地產,藝術品收藏的成功與否,更重要的不是取決于收藏者的金錢、時間和空間,而是取決于收藏者的智慧和眼光。對于藝術品,因喜好的不同而有鑒別能力的不同,如鑒別能力愈精,“吃藥”上當的風險愈小。所以,投資者必須根據自己的智力選擇收藏的目標和范圍,不僅可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而且可以保證藝術收藏的健康發展。
少賺“糊涂錢”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位老大爺本來是去
銀行存錢,看人家都在排隊買基金也跟著買了。回家想想不對,又返回銀行問基金的利息是多少。而類似這樣的“糊涂”投資者在理財市場中絕對不在少數。
很多人聽別人說,投資什么能賺錢,就想都不想,跟風投資。他們不去考慮,這個理財產品是否適合自己投資,產品的風險是否在自己的可承受范圍內。等風險降臨,后患晚矣。
因此,具有明明白白的理財頭腦,清清楚楚的理財意識,才是普通投資者要養成的良好習慣之一。
少想“一夜暴富”
“我原來想得很簡單,假如一周有5%的收益率,一月就能有20%的收益率,一年下來就有近800%的收益率。事實卻不這么簡單,我2006年初入市的10萬塊錢,現在也不過13萬元。”有位新股民這么說過。
現在有不少新股民,入市不是先想著怎么止損,而是以為錢投進去,就會有大把的銀子掙回來。而事實是,股市永遠是少數人賺錢的市場。
因此,投資者應拋棄通過投資理財產品,快速致富的那種不切實際的想法,而應養成腳踏實地的習慣,穩步積累自己的財富。
投資應有方無論你投資什么,都應該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這樣,才能讓你的投資少走彎路,提高成功的幾率。
就像股市中能賺錢的少數人那樣,要想成為這其中的少數人,就要有不同于別人的方法,并養成自己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