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央行再次加息;3月19日,人民幣匯率以7.7351的中間價再創匯改以來新高。在人民幣持續升值的趨勢下,一些手中持有外幣的市民想知道,結匯和進行
外匯理財,怎樣做收益更高?
●跟金價、股指、股票等掛鉤的外匯理財產品收益高 招行鄭州分行外匯分析師丁紅雨建議,不必急著將外幣都換成人民幣,應根據投資取向決定持有外幣的額度。投資者若選擇的是謹慎型外幣儲蓄,如美元一年期儲蓄,利率為3%,考慮到人民幣升值因素,這個利率水平可能低于人民幣存款利率,其收益可能不足以抵消人民幣的升值,因此,手中外幣數額較大的市民可適當考慮結匯40%左右,防范貶值風險。
對于希望進行外幣理財的市民,浦發
銀行鄭州分行理財經理馬曉軍建議,可以選擇一些短期的外幣理財產品進行保值、增值,不但流動性較強,還能獲得相比儲蓄高一些的收益。
目前,外幣理財市場正呈現火熱景象,各類掛鉤型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也呈上升態勢,部分彌補了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外幣理財壓力。
銀行業內人士表示,理財要從分析產品入手,鑒于升息的預期,市民可用手中外幣投資一些高收益的外匯理財產品,比如跟金價、股指、股票等掛鉤的產品,期限上最好做短線投資,以一年內為宜。
●多樣產品更多選擇 據馬曉軍介紹,目前投資者對于外匯理財有一個認識誤區,就是所有外幣都在貶值,實際上并非如此。在我國目前的匯率制度下,只有當非美元貨幣兌美元的匯率增幅低于美元兌人民幣的貶值速度時,才發生貶值現象,而目前歐元、英鎊等非美元貨幣并未發生上述現象。因此,投資非美元貨幣的外匯理財產品受人民幣升值影響的可能性較小。
而避免“貶值”的途徑,其實可以從新實行的個人外匯管理制度入手。從今年2月1日起,國家放寬了居民購匯指標,旨在推行“藏匯于民”的政策,釋放目前過多的外匯儲備,增加外匯投資品種就是一種途徑,引入外匯做空機制,提升匯率的活躍度。
如交行鄭州分行推出的“滿金寶”業務,可進行“多”“空”雙向操作,利用最高20倍的放大杠桿進行交易,規則簡單,除了杠桿交易方式外,與實盤交易方式沒什么差別。雙向交易在交易幣種和多空方向上不受幣種的限制,客戶賬戶內無論是否有想交易的外幣,都可以自由選擇做多或做空。據悉,此類外匯保證金交易具備“本金放大”和“多空雙向選擇”兩大基本功能,它彌補了原先“外匯寶”類產品的“先天不足”,增加了交易機會。
外匯保證金交易畢竟是高風險投資品種,沒有一定專業知識,心理素質又較差的投資者,不適合參與這一投資品種。而銀行推出的可以雙向選擇的掛鉤股市外匯理財產品值得關注,如浦發銀行近期首發的看多3G通訊股和看空金融股兩類銀行理財產品。這些產品一般都保本。
業內人士表示,成熟市場雖然很難給出明確的趨勢,但是至少應該給投資者提供更多的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