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到現在,私營企業取得迅猛發展,私營企業主也越來越成為一個受到各界關注的群體,他們的理財方式與觀念也受到
銀行、
保險、基金等多個金融機構的關注。這里,我們通過幾個案例來了解一下目前私營企業主的理財方式,這幾種理財方式都有相當的代表性。
方式之一:偏重儲蓄
案例
今年40歲的張先生,早在5年前就在京城開了一家餃子館。經過多年苦心經營,餃子館的收益每月也頗為可觀。一年前,張先生又租了一個二層摟,把餃子館的規模增大了許多。每月除去為10多位員工發工資和其他各項成本開支,再扣除流動資金,還剩余2萬多元是純進項。
如何處理每月這2萬多元進項呢?張先生的做法是把它們存在銀行里。到目前為止,張先生除了銀行存款,并沒有其他的理財方式。張先生表示,他很希望能有其他的理財方式,但自己在理財方面的知識和能力都不足,而且因為忙碌沒有時間去搭理這些錢財,因此自己確實無法選擇其他理財方式。
點評:
目前,我們銀行儲蓄的利率很低,如果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簡直是處于“負利率”的時期。但還是有相當多的私營企業主把銀行儲蓄作為惟一的理財方式,這些私營企業主往往學歷不高,完全是憑借一種技能經過辛苦經營發家致富的。他們之所以選擇銀行儲蓄的理財方式并不是他們對這種理財方式的收益滿意,而是他們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每一文“血汗錢”。他們認為,只有把錢存在銀行里,才最安全和保險。
方式之二:注重保險
案例
何先生是浙江一個身價大約700萬元的采石礦場的老板,有一子一女都已上大學。何先生十七八歲就出來打工,打過石頭,搞過運輸,平時身體健康,不近煙酒,待人寬厚,干事勤勞。在何先生的約700萬元總資產中,有400萬元是別人欠的未收款,其他一大部分是礦場等固定資產,有50萬左右的存款,另外還有200萬元的負債。
和張先生不同的是,何先生非常注重保險保障,并把保險保障作為一種重要的理財工具。他不僅為自己購買了重大疾病保險和意外保險,并早在5、6年前就為兩個孩子購買了教育金保險和重大疾病保險,每年他在保費上都要支出幾萬元。
不久前,何先生在一次意外中死亡,保險公司給予了他的家庭共計200萬元的理賠金。
點評
很多私營企業主是完全靠自己白手起家的,在經營的時候也往往是負債經營。他們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身體往往被透支。而這些私營企業主往往是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是整個家庭的經濟支柱。因此,一旦他們發生意外或身患重病,家庭的生活都很難維持。因此,有一些具有風險意識的私營企業主選擇保險作為一項重要理財工具。
據了解,在目前金融產品還不十分豐富的情況下,一些身價在幾十萬元到幾百萬元小的私營企業主在選擇儲蓄產品的同時,還選擇了保險產品作為理財重要工具。
方式之三:注重再投資
案例
學習了多年經貿英語專業的張女士幾年前大學畢業,她沒有到政府機關、國有企業找份穩定工作,也沒有到外企打工,而是自己創辦了一家私營企業。很難看出,外表文弱的她現在已是一個每年有數百萬元人民幣入賬、手下有幾十名員工的私營企業主。
張女士除了把每年的贏利部分用于擴大業務,在理財方面還有多種選擇。除了10萬元左右的存款、每年2萬多元的保險投入之外,她還購買了20萬元的國債。除了這些安全性比較強的理財產品之外,張女士還購買了總價值100萬元左右的開放式基金,這些基金產品中,60萬元左右屬于股票性基金,20萬元左右屬于
債券型基金,剩下的主要是平衡型基金。但張女士沒有涉及到股票投資,因為她認為自己工作比較忙,沒有更多的精力用于股票市場。
點評
隨著越來越多的高學歷人員加入到私營企業主行列,更多的理財工具逐步被這一群體所接受。他們不僅擁有理財的愿望,而且有一定的理財知識和能力。因此,他們往往能選擇更多的理財工具。但隨著更多的理財工具被選擇,遇到風險的可能性就更大。就以張女士為例,目前她所持有的5只開放式基金,已經有3只凈值跌破面值。
同時,一些私營企業主還選擇了風險性更大一些的理財工具,比如股票和信托產品。在金新信托公司未能兌付的信托產品的投資者中,就出現了私營企業主的身影。
方式之四:全面規劃
案例
年近40歲的李先生開著一家IT公司,由于經營業績比較好,個人收入相當可觀。李先生在理財方面堅持的原則是:凡是公司發展的問題全部由自己做主;凡是家庭理財的問題全部由太太打理。而李太太則對家庭理財有著全面的規劃。
李太太有一張財產明細表,一一列明了所有經濟方面的項目和數據,比如家里的資產、存款、國債、股票、有價證券及負債。她還把家庭每月的收入及支出仔細記下,每月底加減對照,收支平衡與否一目了然。然后,李太太把計劃外的余錢分出一部分存到銀行,一部分買國債,一部分炒股,還有一部分和朋友做一些低成本的小生意。
此外,李太太還把投資房產作為一種重要理財方式,除了自己的住房外,還購置了兩套交通方便、配套設施完善的房產,裝修后出租出去,每月都有萬元進項。
到目前為止,李先生對自己家的理財方式非常滿意。
點評
私營企業主往往工作比較忙,無暇選擇更多的理財方式。而如果太太有比較充足的時間,同時由于受過良好教育有理財能力,由太太出面,對所有資產全面規劃,作出理財計劃也是很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