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財經報道 周四大盤出現震蕩走低收出了大陰線,市場再度陷入多空交錯的矛盾之中。在“市場還是那個市場,股票還是那只股票”的不變背景之下,是繼續看多還是反手看空?我們認為,后市方向即將解開謎底,而其中的賺錢大機會已經浮出水面。
方向即將做選擇
市場經過了周四的大跌,從日K線的排列組合來看,已經反映出兩個信號:其一是三根k線組合是陽線被兩根長陰線包圍,已經顯示出非常明顯的空頭排列,短線慣性下跌的格局已經成立,短空信號已經發出。其二是上證綜指、深證成指、滬深300(2482.014,8.47,0.34%)等主要指數在經過了大跌后,如果不能快速回到3000點上方,那么我們把時間放得稍微長遠一點,以1月30日和2月27日為兩個高點來看,指數在技術面上就已經有做出雙頭的可能性。
在接下來的幾個交易日中將非常關鍵:股指如果不能快速收復失地站在2900點上方,則市場將面臨較長時間的大震蕩行情;如果能借兩會東風市場出現強勁的做多動力,則股指有望出現震蕩攀升的格局,但是就此恢復以往的那種單邊上漲勢頭,已經是概率不大。
三大方面思考大震蕩
在大漲大跌過后,市場開始反思為什么已經澄清的利空傳言,還是成為了推倒股指上漲的強大力量。我們認為,原因有三方面:首先是3000點的整數關口壓力巨大。在春節前股指接近3000點時,媒體對于股市泡沫的討論空前高漲,之后出現了一輪調整行情,而節前節后股指是經過好幾次的劇烈波動,勉強突破了一次3000點,這就不排除有大主力把3000點作為階段性減倉的區域,由此可見3000點大關并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技術關口。
其次是,盡管征收資本利得稅謠言已經澄清,但是市場大主力仍然擔心管理層隨時出手調控股市,一有風吹草動就放出手中籌碼。央行自去年以來把罕見適用的上調準備金率的貨幣政策,變成一種經常使用的調節手段,雖然主要目的仍在于重點控制流動性泛濫和警惕通貨膨脹,但是目的已經非常明顯,也說明出臺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必要性越來越強,預期央行應繼續出臺定向央票、提高法定準備金率、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等措施,而加息無疑是最直接的方式。包括大部分機構觀點均預期央行上半年在利率工具上應該會有所作為。
第三是機構心態已經開始出現明顯分歧,其明證就是部分機構重倉股出現連續獲利拋壓。盡管牛市基礎沒有動搖,市場單邊上行難度也很大;從周三跌幅排名看,基金重倉股跌幅靠前,部分機構減持的意愿依舊很強,不僅包括基金,還有大非、小非的減持對市場構成了中期壓力,機構的判斷和策略不會輕易改變,因此在目前整個市場依然保持較高的估值情況下,部分機構繼續減持在情理中,基金如何面對可能出現的贖回潮,將是一個非常可能遇到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