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錢是一個理財難題。借還是不借,借給誰,不借給誰,都應該仔細斟酌。當你積累下一筆資金后,借債者就開始紛紛敲門了。他們開口的時候,一樣的理由充分、言辭懇切。不借,面子上似乎說不過去;借了,從此坐臥難安。
俗話說,“救急不救窮。”那些缺乏財務責任感、借錢度日的人,那些缺乏道德感、光借不還的人,那些沒有誠信、名譽不佳的人……借給他們,只會讓你陷入焦慮和擔憂之中。從此,錢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再難收回。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借錢給他人,無論怎么算都是虧本的:物價上漲、通貨膨脹、時間流逝,無法隨需隨取,更何況最后能不能收回還是個問題。
借錢之癢,其實也是一種痛。雖說花錢買了個教訓,雖說看清了一個自視為朋友的人的高超演技,如何從電話頻頻到退避三舍,來一個三百六十度的大轉折,可這樣的代價也未免太大!
當下次再有借錢者敲門的時候,你又該怎么辦呢?
1、三個借錢的故事 我們身邊為朋友借錢煩惱不已的三個人,講述了各自的不快與教訓。不同的經歷,卻有驚人的相似:礙于朋友情面借錢,最終卻是遙遙無歸期。
2、為欠債者畫像 調查發現,80%的人都有被別人借錢的經歷,但至少1/5的錢借出去再也沒有還回來。這些“來而不往”的借錢人主要有如下四類:選擇性失憶癥患者、太極推手大師、孔乙己的親戚、拋磚引玉的強盜。
3、借錢的風險 從理財的角度來分析,借錢給他人怎么算都是一件虧本的“生意”,而且借錢給朋友的風險非常高。
4、假如你是銀行 對那些缺乏誠信、對自己財務狀況毫無責任感的伸手者,《錢經》雜志給辛苦賺錢、努力理財的讀者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不借不借,打死你也別借。你要明確一點:你沒有借錢給他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