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然間,2007年已在眼前,展望2007年,有太多的金融音符注定將被奏響:人民幣升值帶來
外匯、黃金投資的新課題;基金熱似乎仍將持續;加息預期依然存在;隨著“洋理財”的介入,
銀行理財產品的品種會更多、競爭會更激烈;即便是普通市民,花旗銀行的戶頭上也能寫上你的名字;
債券市場也將進入大發展時期;高風險的新產品還有股指期貨……2007年的想象空間無窮無盡。
到外資銀行存錢去 上月底,中國銀監會公布了首批9家獲準將境內分行改制籌建為法人銀行的外資銀行名單。自此,市民到這9家外資銀行存錢將不再受限于100萬的門檻,任何規模的人民幣儲蓄業務都能在獲準的外資銀行辦理。
9家銀行之一的東亞銀行成都分行近日收到四川銀監局批復:允許其在蓉設立一家支行,這是本地也是西南地區首家獲批籌建支行的外資銀行,意味著外資銀行在成都邁開了擴張的步伐。另外,華僑銀行目前也正積極申請在蓉籌建支行。
外資法人銀行的開辦,不僅意味著增加了市民存錢的去處,更大的意義在于——外資銀行會給中資銀行帶來怎樣的競爭壓力、這種壓力能轉化為怎樣的進步?在外資銀行進入百姓生活的2007年里,這些問題值得期待。
個人炒金“黃金”年 經央行批準,金交所的個人黃金投資門檻從1000克降至100克,個人投資者只需2萬元就可以參與黃金實盤投資。除此之外,參與代理個人黃金投資的銀行機構也由之前的工行一家,擴大到十幾家商業銀行。對于歷來就有買金藏金理財習慣的中國人來說,黃金無疑會成為2007年一個熱門的投資品種。
上海黃金交易所近日還公布了個人實物黃金交易試行辦法,首次明確允許個人投資者通過會員代理在金交所買賣黃金。目前獲準代理的主要是金融類會員(包括工農中建四大商業銀行),并且只有工行在上海試點,個人投資者直接買賣黃金暫時還不行。其實,早在一兩年前,成都就有個人投資者嘗試掛靠在開設有黃金賬戶的法人名義下參與黃金買賣,從而繞開金交所的相關規定。如此,無疑讓人對2007年的個人炒金政策充滿諸多猜想。特別是來自中國可能增加黃金儲備的消息,將是未來黃金上漲的重大利好。
基金還會繼續風光嗎 據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日前完成的大型“居民投資理財需求”調查結果顯示,基金已經明顯超過存款,成為我國居民投資理財方式的首選。
有關專家分析,2007年A股市場將持續走好,有望進入一個較長時間的牛市,而當前基金資金已經占到A股市場的20%市值。其次,機構投資者在信息、資金、投研等方面的優勢,中小散戶是無法相敵的。股民轉基民已成為2006年證券市場一大特征,而且將在2007年得到強化。第三,基金已成大眾心目中的主要理財品種。2006年新基金的首次募集規模打破了歷史紀錄,有五個基金首發規模超過百億。基金銷售從過去的“攤派”指標變成了“搶基金”,基民對基金的胃口越來越大。基金的良好表現,也讓百姓看到了“專業機構理財”的優勢。
信托定位于高端 2006年以來,理財市場出現了一種非常值得大家關注的趨勢,商業銀行發行人民幣理財產品后,所募集的資金很多都用于投資信托理財產品。這種“銀信合作”的發展方向,表明信托產品的高安全性、高收益率的特征,不但得到個人投資者的青睞,也獲得了商業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投資者的高度認可。并且,各大銀行獲得信托經營牌照的申請均有待于在2007年獲批。
相對于其他理財方式,信托理財具有省心、收益好等特點,但認購起點普遍較高。去年12月中旬,銀監會下發了《信托公司管理辦法》等三份征求意見稿,大規模調整了信托公司的基本業務,銀監會要求信托公司回歸其主營業務,并大幅提高資金信托份額資金要求,由原來的5萬元上調到100萬元。這就要求信托公司停止經營債券、貸款業務等銀行類業務,而從事如企業年金、資產證券化之類的本營業務。信托公司為私募高端客戶提供財富、資產管理服務的定位越來越清晰,信托公司在高端理財市場扮演的角色將越來越重要。
儲蓄仍應是市民投資首選 用一種既安全又能增值的方式儲存財富是人們的普遍心理,尤其是對于保守觀望的投資者來說,2007年,儲蓄仍應是投資首選。去年8月19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儲蓄對大多數市民而言,更有了一種吸引力。
但近期,央行擴大了貸款利率的浮動范圍,特別是向上的浮動范圍;允許存款利率向下浮動。一些銀行已經對港幣利率率先進行了下調。浙江、福建、黑龍江、吉林等部分市、縣農村信用社的存款利率最高可以上浮30%。居民儲蓄存款利率向下浮動的政策不久也會開禁。所以,廣大市民在考慮存款安全的前提下,不妨通過“貨比三家”,選擇適合自己的金融機構和品種。
國債不敵新歡成舊愛 國債原為市民心目中的“金邊債券”——包賺不賠、收益還不錯,直到2006年上半年仍能看到市民排隊搶購的情景。但隨著央行兩次加息,基金、股市的火爆,投資渠道的增多,市民追捧國債的熱情下降,銷售明顯緩慢。
消息人士透露,2007年長期建設國債發行規模將在今年600億元的基礎上酌減100億元左右,達到500億元左右的規模。預期收益率不會有太大提高,受歡迎程度仍會呈下降趨勢,但對于覺得“收益比儲蓄多就行”、求穩的中老年投資者而言,國債的固定收益和穩定性,是依然吸引他們的關鍵。買國債不需要交納20%的利息稅,就相當于比同檔次儲蓄存款多了20%的收益。另外,國債還具有信用等級最高、安全性好、變現靈活、流動性好、發售網點多、購買方便等優點。專家提醒,國債安全性強,仍值得作為家庭理財組合的重要組成部分。
“打新股”人民幣理財一枝獨秀 今年新股IPO開閘以來,新股不敗的神話再度上演。但個人投資者由于資金量有限,直接參與新股申購的收益率很低。在此背景下,各金融機構的打新產品扎堆出現,以其低風險、穩收益的特征吸引眾多資金的擁入。而在信托、券商、銀行、基金各自占據一爿天的打新大軍中,以資金安全性為首要追求的信托和銀行無疑受到最多關注。而信托因其較高的認購起點而有些曲高和寡,銀行則以其親民的認購起點成為百姓打新首選。
銀行方面,工行、中信、興業、民生陸續推出打新人民幣理財產品,收益率在銀行推出的各大人民幣理財產品中明顯占優,且不像結構性產品那樣有較高的風險。
據專家預計,未來一年新股發行總規模在700至900億元左右,新股上市首日漲幅的合理區間應在20%至30%。據上述測算,未來新股申購的收益率大致在6.4%至9.6%。隨著明年1月初超級航母中國人壽的震撼登場,以及更多大型央企走上A股回歸之旅,打新產品將有望獲取更多的超額收益,成為明年理財市場的一大熱點。本報記者江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