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率不是理財唯一指標 |
發布日期:2006-12-11 19:46: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理財不提收益率”這樣的說法似乎與市場慣性及投資者心理有著巨大的距離,但仔細考慮,這樣的做法并不是嘩眾取寵或標新立異。在為客戶進行理財品種分析時,也同樣會被問到類似的問題,但是筆者堅定地認為,理財不應該談收益率,只應談安全性和適用性。
理財不談收益率的道理,可以拿買車來做一個形象的說明。因為,理財的收益率,與買車時人們常常提及的性價比有異曲同工之妙。
由于駕齡較長,筆者經常會碰到熟悉的客戶要求給點選車方面的建議,大部分首先問的是,在某一價格區間內哪種車性價比最好。對這樣的問題,筆者通;卮鹗恰安徽勑詢r比,只談安全性和適用性。”
買車不談性價比
首先,性價比是一個定性不定量的指標,車有價而安全和性能無價。安全保證,對應的指標是駕乘人員的人生價值。有個不完全的估計數據,目前杭州一個青壯年的中產白領或者公務人員,平均每人一生創造的價值相當于是200萬元人民幣。而且很多出行往往是一家老小坐一輛車,那么,車上整個家庭的估值500萬元也并不為過。更何況,金錢估值只能是事后的衡量,失去家人的痛苦不是金錢可以彌補的。
其次,每個人對車輛性能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如看重動力性的人們,加速成績提高1秒就是很大的收獲;而注重經濟性的用戶,百公里油耗省1升會成為了不起的成績,還有些人會在外觀上采取一票否決制,再好的車只要視覺上不能滿意也不會考慮。那么面對不同的消費者,很難有共同的性價比說法讓他們都滿意,所以也就沒法把不同的車按照性價比進行排列,我們也就不會看到具體的性價比數值,原因就在于此。
所以買車時,切忌貪大求全,配置多的、排量大的并不一定表示性價比高,也不一定代表車輛高級。性價比被誤讀的危害在于本來就有些模糊的性價比指標變得更模糊甚至錯誤,反而掩蓋了消費者最需要知道的性能信息。畢竟我們可以忍受“高性價比”的電腦偶爾死機,但是絕對不能容忍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突然罷工。
“超過25%收益率的事我不做”
其實,現在被反復提到的性價比,最初來源于計算機的銷售,而且主要是指配置價格比。汽車銷售借用了這個指標,卻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誤解。這個誤區在理財方面同樣存在。
投資行業中有一句俗語——“活得長最重要”。理財只看收益率,安全性又該放在哪個位置呢?
很多貌似高收益的投資品種,到最后高收益無法實現還算是稀松平常的,至少本金沒有損失或者損失很少,例如前期的外匯結構化理財;嚴重點的,本金能打個折返回,但其中的權屬確認、來回奔波、身心疲憊著實讓人無奈,例如資本大鱷德隆旗下金新信托的信托產品;最恐怖的當然是那種顆粒無收的品種了,比如那些號稱可美國上市的股權投資等等。
在理財這個行業中,當遇到高收益率的時候,我們應當想一想萬科公司王石先生的話“超過25%收益率的事我不做”。每個理財品種,如果他有高收益,您更應該搞清楚他的來龍去脈了,高何以為高?
理財顧問很大的一個作用也正來源于此,也許他不能給您提供即安全又有極高收益率的投資品種,但至少他能告訴您,您要投資的這個高收益品種的風險在哪里,合適您去投資嗎?您準備要買的股票有哪些負面報道和黑幕?這些都不是那些建議您購買股票的證券經紀會告訴您的,因為他們的收益來自您買入、賣出成交的手續費里。
一個關注理財規劃的人,對自己的發展遠景有著明晰的看法和慎重的規劃。
根據不同的需要,家庭的理財資金應被劃分為不同收益率的區塊。保持日常使用的小額資金,只能享受活期利率;應對突發事件(包括失業)的短期可調動的儲備資金,打理得好的話大概能獲得2%左右的收益;為家庭未來的發展和維護提供大額資金的主力增值資產,則至少要考慮6%以上的收益率,才能抵抗通貨膨脹和其他家庭的追趕了。因為與家庭富裕的滿足程度相關的,不光是一個家庭資產絕對值的簡單數據,更重要的是和其他家庭比較后所處的區段位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