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炒金公司”上海聯泰黃金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泰),涉嫌變相期貨交易與私設交易場所,非法合同交易總額高達108億元人民幣,日前,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是上海警方偵破的首例非法經營“黃金期貨”案件,該起案件的偵破始末近日首次被披露。
今年5月26日,上海黃浦區工商分局在受理舉報線索時,發現聯泰公司涉嫌虛報注冊資本后,立刻將其移交黃浦公安分局。經查,2004年5月,程某等人通過某中介公司采用虛報注冊資本的方式,在黃浦區工商分局注冊成立上海聯泰黃金制品有限公司。
聯泰公司自行設定“游戲規則”,客戶經認可《聯泰交易買賣細則》,首付2萬元或3萬元人民幣便可開戶取得交易資格。聯泰規定的最低交易單位為100盎司,約合3110克,價值人民幣約50萬元。但投資者只需用合約價值4%的保證金即可完成交易,交易資金放大了25倍。但客戶“保證金”一旦低于1600元以下,即由公司“強行平倉”。所有交易均須在當日清算完畢。
聯泰業務員的獎金與介紹客戶交易成功的數量成正比,這也使得不少客戶是經過朋友甚至親人的介紹,參與聯泰的黃金投資。不少原本投資方資產或處于持幣觀望的投資者,在鼓勵下找到了投資的“新出口”。
據警方調查,聯泰公司不是經中國證監會批準的期貨經紀公司,其經營行為屬“變相期貨交易”與私設交易場所。聯泰公司的行情數據從表面上看跟著國際市場走,但實際上并不完全同步,聯泰公司可以根據他們的報價來決定客戶的價格,并能決定客戶下的單是否成交。偵查顯示,所有公眾投資者的交易對手均是聯泰公司。也就是說,聯泰‘既開賭場,又親自參賭’其黃金交易標準化合約沒有期限限制。據此,上海檢察機關批準對聯泰公司四名犯罪嫌疑人實施逮捕,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經初步審計,聯泰公司共吸納客戶700余名,累計收取投資者保證金6000余萬元人民幣,合同交易總額高達108億元人民幣,客戶平倉虧損達2000余萬元。
業內人士認為,由于相關法律的缺位,目前國內對這類案子的處理尚無法通過民事維權的途徑解決,無法彌補當事人的損失。羊城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