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1905年,康有為寫了《物質救國論》,主要是對傳統農業思想的反思,提倡“物質之學”,代表了中國近代最早財富論思索。其思想雖“乏精深遠大之思”,但影響深遠,對于中國民族工業的崛起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后,仿效前蘇聯的重工業優先發展模式,在短時期內創造了財富增長的奇跡。可是商業和金融都被認為是分配財富而非創造財富的手段———進入21世紀,我們看到亞洲和中國的加工制造業雖然在崛起,但是在全球貿易和金融安排下處于財富貢獻者的底層地位。
事實上《新財富論》既是一本財富哲學論,也是一部財富進化論和財富歷史觀。它不僅揭示了地球土壤生態時代、牛頓機械物理學時代、現代宇宙能量與運動科學時代的財富哲學應有的差異,而且從財富進化和財富歷史的角度,描述了人類在與其他物種、與無機世界的斗爭中,究竟走過了怎樣的財富拓展歷程。此外,《新財富論》還以全新的財富哲學和財富史觀為基礎,從人口增長、人口遷徙、生態環境、制度、文化、貿易、金融、甚至戰爭等不同角度,對全球有史以來的財富流動和財富分配的規律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亞洲地區,尤其是中國在21世紀迎來的經濟持續增長究竟是文明的輪回,還是簡單的人口現象?是多年壓制的要素生產力的爆發,還是后進學生的一段補課?是全球財富重心的轉移,還是富國需要中國打工?如何看待人口和資源、海洋、空間和人類意識的財富含義?如何看待財富周期,貿易、金融對財富流動的影響,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財富分布?在關注國民財富的指導思想下,中國大陸當前的各項經濟政策需要怎樣的反思和調整?
這個時代需要財富理論的系統思考,幾千年來深受農本主義和儒家文化思想束縛的中國人需要財富拓展理論的系統反思。如果沒有財富哲學思想和財富史觀的突破,如果沒有對財富創造、財富拓展、財富流動與分配規律秘密的全方位了解,大中華經濟區仍然只能在國際財富結構中處于被支配的落后地位。
書名:新財富論
作者:滕泰
出版社: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