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大學教師的“理財經” |
發布日期:2006-11-7 7:49: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卓越理財 | 楊先生,35歲,北京某高校教師,副教授,年輕有為。楊太太,33歲,銀行職員,工作穩定。女兒楊俏,8歲,小學二年級,課外還要學習舞蹈、鋼琴、外語等。楊先生夫婦希望女兒全面發展,尤其學好外語,為以后可能出國提早做準備。
通過了解,理財規劃師得知,楊先生家庭的年收入、支出情況如下:楊先生年均收入14萬元,楊太太年均收入8萬元。雙方父母均已退休,雖然都有退休金,但楊先生還是希望能給雙方父母準備一筆醫療基金,以備萬一。楊先生家庭有自有住房一套,為2000年購買,面積約100平米,目前已還清所有貸款。另外,楊先生家庭有活期存款10000元,一年期定期存款80000元,債券型基金20000元。夫妻二人工作都比較穩定,單位福利待遇也不錯。但是,除了女兒楊俏有一份意外險外,夫妻二人都沒有投保任何商業保險。目前一家人每月支出在6000元左右,除了日常開支外,主要都花在了女兒楊俏的身上。
從楊先生的家庭財務狀況也可以看出,他們家庭生活重心開始轉移到孝敬老人、撫養孩子身上,老人的健康、孩子的教育都是他們最關心的。楊先生家庭的財務問題主要在于:家庭成員和財產的風險保障明顯不足,作為家庭最主要經濟來源的楊先生及其太太沒有任何商業保險,一旦出現問題將對其他家庭成員的生活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同時,他們家庭的財務運用也不盡合理,突出表現在流動性比率太高,大部分積蓄都存在銀行,可見金融工具運用不夠充分。只有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他們的家庭才能達到財務安全,進而爭取達到財務自由的境界。
必不可少的風險管理
楊先生夫婦是家庭經濟的支柱,但其對自身及家庭的保險缺乏足夠的認知,安全保障和風險轉嫁機率偏低。一旦他們中的一方發生意外或患病,就會給家庭的幸福蒙上陰影。為此,理財規劃師建議楊先生盡快為家人購買合適的保險,建議楊先生為他們夫妻各自購買一份保額在10萬元左右的意外險。另外,楊先生在高校工作,正處于事業的上升階段,其教學、科研壓力較大;楊太太也在家庭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如果楊先生夫婦任一方患重大疾病,勢必導致家庭經濟收入的銳減及支出的陡增。因此,建議楊先生與楊太太再各自購買一份重大疾病險。
對于女兒楊俏,由于正處于好奇心很強的年齡,再加上身體一向不是很好,建議購買少兒重大疾病保險及醫療保險。
楊先生家庭保費的年支出在15000元左右為宜,可以動用活期儲蓄和部分定期存款。
準備充足的教育金
對于楊先生家庭來講,女兒是他們生活的重心。現在楊俏上小學二年級,每個月用于各種特長班的支出已經不少。小學、中學階段花費畢竟不是很高,可以用家庭同期收入滿足,而大學學費持續上漲,出國留學也要大筆費用,這是需要他們夫妻提前規劃的。教育費用由于缺乏時間和費用彈性,準備越早相對負擔就會越小。
出國留學這樣一筆巨大的開支,僅靠楊先生夫婦的儲蓄是很難滿足的,必須要借助其他教育規劃工具才能完成。楊俏教育儲備基金由于時間長,在選擇金融工具時可以穩健為主,適當進取。建議程東夫婦可以考慮以定期定額投資于一只年均回報7%的穩健型大型藍籌股開放式基金或者藍籌股指數基金,如滬深300指數基金、深證100基金等。初始投入資金50000元,來源于到期的一年期定期存款。以后連續10年中,每年都要投入50000元,這筆資金可以從夫妻二人的年結余中支出。
雙方父母的贍養計劃
讓雙方父母安養晚年,享受天倫之樂是楊先生夫婦的愿望。由于雙方父母均有退休收入,平時生活并不需要他們的資助,所以楊先生夫婦更多考慮為父母準備大病保障基金。由于雙方父母年齡大了,購買商業保險難度較大,因此建議楊先生為雙方老人共準備總額40萬元的大病保障金。楊先生夫婦每年投入一定的資金,進行投資,以備雙方父母有需要的時候使用。假設醫療費用年均增長率為3.5%,楊先生夫婦可以投資這筆醫療保障基金于預期收益率為3.5%的金融產品,如債券或債券基金。根據父母的平均年齡,考慮15年的準備周期,則每年需投入2萬元。其中出現一人生病需要提前使用資金的情形就可以隨時使用,如有不足,還可以動用家庭的應急儲備金。這筆錢可以用債券基金20000元作為啟動資金,以后從年節余中進行定期定額投資。
豐富投資品種
從楊先生家庭金融資產來看,他們的投資品種非常單一,并且主要是收益不高的銀行存款。其實,手里的可隨時變現的資產在月均支出的3到6倍即可,對楊先生這種收入、支出都穩定的家庭,留足3個月的備用金就可以了,并且最好以貨幣市場基金的形式存在,因為這比銀行活期儲蓄收益高,同時在流動性方面也非常不錯。另外,楊先生夫婦也可以辦一張信用卡,以防家庭臨時性大額支出。楊先生家庭收入、支出都很穩定,也具備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所以應該進一步豐富投資品種,如基金、成長型股票等。
建立了完備的風險保障,準備好子女教育金、為父母解決了后顧之憂,這樣楊先生家庭才能做到有備無患,才能安心享受他們安寧、幸福的生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