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之相比,記賬式國債相對靈活,不但可以隨時在銀行買賣拋售,除了到期收益,還有可能獲得價差:商業銀行根據每天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的行情,在營業網點柜臺掛出國債買入和賣出價,只要投資者買入價低于賣出價就有可能獲利。另一種國債則是在交易所上市的記賬式國債,市民可通過證券公司購買,比較類似于買賣股票,但是投資者除了價差外,還可以獲取固定的利息收入。
農行理財專家的同時建議,風險承受能力稍強的市民也可選擇以債券為投資標的的理財產品,比如銀行債券類理財產品或者債券型基金。在降息的背景下,債券型理財產品將成為理財市場的熱點。但值得注意的是,債券型理財產品也有“浮動收益”和“保證收益”之分,投資者必須看清。
激進派:票據產品
或許有的人還會說,亂世出英雄,我就是要買風險高、收益高的產品。但很可惜,你敢,國內銀行還不敢。
據普益財富對正在運行的252款銀行系QDII理財產品的跟蹤研究,截至10月10日,中資銀行46款QDII產品中,正收益的僅有3款,其余43款均為負收益;外資銀行206款QDII產品更是全軍覆沒,其中虧損超過40%的有90款。而早報記者近日分別走訪了農行、建行、招行、光大、中行等網點,發現高收益產品已難覓蹤跡,即使有外幣理財產品,也是固定收益類。
趙志敏也表示,在目前情況下,信貸類、票據類理財產品確實也是最好的投資對象之一,首先是收益相對較高,而且風險也基本可控,“即使由于降息提前終止,收益率還是可以保證的,只不過是期限短了。”
據工行上海分行理財師李吉介紹,目前市場上推出的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5.5%~6%之間,3個月期的票據類產品年化收益在4.3%~4.5%之間,“而且重要的是,如果需要保證流動性的話,可以任意選擇期限較短的產品。”但理財師同時也提醒不能忽視風險,“有些信貸類產品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的,投資者需要作出選擇。”
反危機第11條至第13條
11、次貸危機波及股市,一些激進的投連險賬戶虧損較大,投保人可將帳戶進行修改,從激進賬戶轉為穩健賬戶。
12、一些短期急需要資金者,可通過保單短期質押取得。
13、如要退保,最佳時機在兩年之后,因為對于長期的壽險保單來說,時間越長,享受的保障就越多,而扣除的費用卻并沒有增加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