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從了解自己開始 |
發布日期:2006-9-5 10:35: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 《笑林廣記》里有個故事:一個解差押送一個流放的和尚,解差一路上念叨著帶的東西,“行李、木枷、棍子、和尚、我”,就這么念叨了一路。和尚樂了,原來這位是個呆子。夜里住店,和尚偷偷開了木枷跑了,臨走還把解差的頭剃光了。第二天早上,解差醒了,一清點,行李、木枷、棍子都在,一照鏡子,和尚也在,可是“我呢,我到哪兒去了?”解差慌了,壞了!“我”不見了!
這個故事很有味道,要想做成一點事兒,就要知道“我是誰,我在哪兒”。可惜現在的生活中,人們往往不知道“我”是怎么回事,“我”要什么?就拿旅游來說吧,現在的旅游很讓人頭疼———
一是鬧,特別是趕上黃金周,上哪兒都是人,一上西湖的湖心島,才知道了啥叫“接踵而至”,自己的腳時不時就碰前面那位的腳后跟,排著隊半天動不了窩兒,如此您還能想象斷橋上許仙和白娘子相會時那種煙雨江南的情調?人多得整個兒一個“水漫金山”!
二是傻,上車就睡覺,下車就撒尿,到處去拍照,回來啥也不知道;讓人家放羊似地牽著走,走哪兒算哪兒。走著走著,導游會指著一塊石頭給咱講一個司空見慣的傳說,癡情的男子變成了黑龍潭,癡情的女子變成了金魚溪,聽完了咱就傻兮兮地跟著導游走。或者,哪棵歪脖樹長了個喉結,摸摸這個喉結就能“獨占鰲頭”、“活到九十九”、“日進斗金”、“百病不侵”、“白頭到老”云云,然后咱就爭先恐后地伸手摸、照相,然后跟著導游繼續走。
三是挨宰,導游必帶您購物,小到海邊的水產品、山里的茶葉蘑菇水果,大到工藝品、玉石、珠寶,往往剛付了錢就知道上當了。記得在某海濱,咱跟飯館老板抱怨飯菜太貴,老板很懇切地說,我們是九個月磨刀,三個月宰人,價兒不高點行嗎?于是,咱很心悅誠服地結了賬。說來說去,所有這些毛病都是因為沒選對時候,一年就三兩個黃金周,都驚蟄似地出來了,浩浩蕩蕩地開始景點大游行,從導游到景點酒店、飯館、小攤,一年就這點兒時間,活兒肥,地面兒上錢多,于是磨刀霍霍,武裝到了牙齒。
黃金周漫山遍野都是人,能不哄抬物價?不宰咱宰誰?如果換個時間,物以稀為貴,旅游者成了稀缺資源,吃住行的價格也實惠多了。而且,人少了,風景也好了很多。
有人為了衛生,也為了不挨宰,出發之前面包、咸鴨蛋、茶葉蛋、榨菜、水、水果、西紅柿、黃瓜再加上方便面背上滿滿一大包,吭哧吭哧地扛著。到了飯點兒,把報紙一鋪,坐那兒就吃,吃完就走,丟下塑料袋、報紙、方便面盒、雞鴨蛋殼,權作“到此一游”的留念。
有一次返程中,后面一對夫妻很愜意,“這次玩兒得不錯,帶的東西都吃完了”,聽上去很值得玩味———旅游到底是為了什么?就為了回來后一身的腰酸腿疼,一腦門子糨子?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本來假期旅游就是為了放松,可一旅游,比上班還累。筆者出去旅游只圖自己松快,累了就歇,峨眉山清音閣上沏上一壺竹葉青,看瀑布,聽水聲,別人回來一邊說累,一邊說咱沒去猴區可惜。有什么可惜的呢?萬年寺不是看見猴兒了嗎?何必累巴巴再去猴區?說到底,人貴適意。
咱炒股可能和旅游的味道差不多,不信,咱比比?
鬧,市場火了,指數漲得地球人都知道了,才想起來入市,趕緊取錢劃賬買股票。只見營業部里人頭攢動,賣報紙的、賣盒飯的、賣軟件的,都賺錢了,唯獨這個時候,新股民不賺錢了。老股民樂了,又來了一撥兒送錢的。
傻,人家編故事,然后反復給您講故事,反復洗腦。終于您領會了,這玩意兒好。買了,然后套住!就像旅游一樣,大同小異的民間傳說講了多少遍了?每一次講,都有人上當。要說,咱是賺錢來了,沒事兒聽這么多民間傳說干什么?
挨宰,買什么呢?有人推薦了,煤變油、商業連鎖、軍工航天,買吧,買完就套。為什么?航天股的股價早就上天了,“飛船”也該回收了,一買正好是高位接盤。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賺什么樣的錢?用什么樣的法子?做什么股票?形成怎樣的賺錢模式?通通不知道。歸根結底,還是不知道“我是誰”、“我要什么”。就因為不了解自己,所以總是被人家“大撥兒轟”、“一窩蜂”地忽悠。
出去旅游,要了解自己,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您是喜歡游山還是玩水?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您喜歡哪個?閑時旺季,您何時有時間?要想玩兒好,就要了解自己。
做投資也一樣,證券、保險、基金您適合哪個?投資投機、長線短線、穩健激進,您究竟適合哪個?
當然,了解自己也很難,所以孫子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所以,老百姓常說,不知道自己吃幾碗干飯,不知道自己姓什么。
但無論如何,還是要了解自己,竊以為這是理財賺錢的前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