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是投資者理財生活中的一句至理名言。它提示了投資者進行多元化投資,分散投資風險的重要性。選擇過多的投資產品同樣會使投資者陷入難以管理、難以取得效益最大化的尷尬。
但到底怎樣選擇和配置投資產品才是合理的呢?盡管并沒有一定的章法,但至少應當是以利于管理,均衡投資,效益最大化為前提。理財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fā)現(xiàn)不少投資者不是持有十只以上的股票,就是股票、權證、國債、基金、集合理財產品等一應俱全。不僅對大類別的投資產品持有數(shù)量眾多,就是同種類別的理財產品,也是絕不漏掉一個。諸如基金產品中的收入型基金、平衡型基金及成長型基金,都要嘗試一番。但從實際的投資效果來看,不盡如人意。
正如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心不能二用,理財產品投資也并非對所有投資者都是適用的。而且每種理財產品均有其自身的投資策略和運作規(guī)律。投資者在進行理財產品的選擇時,應當重視理財標準,但不能局限于理財標準的束縛和限制,而應當從眾多的理財產品中挑選規(guī)避風險能力強,實現(xiàn)收益最大化的理財產品。
被廣泛應用于管理中的“手表定理”闡述的是:一個人只有一塊表時,可以知道現(xiàn)在是幾點鐘,而當他同時擁有兩塊表時卻無法確定。兩塊表并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對準確的時間失去信心。這也恰恰說明了在理財中運用多種理財標準的失效性。
尼采說過一句話,其中蘊涵了很深刻的哲理,對投資者理財也許具有更深刻的啟迪作用。那就是:“兄弟,如果你是幸運的,你只需有一種道德而不要貪多。這樣,你會過得更容易些”。當投資者面對一大堆理財產品而一籌莫展的時候,也許尼采的這番話具有更強的說服力,更能引起投資者的重視和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