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
“理財”是越來越熱門的一個詞。或許你早已在股市沉浮很多年,或許你剛剛買了基金,或許你正在考慮怎么組合自己的資產,也或許你剛剛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而急于學習。
謹防踏入理財誤區
誤區一:理財是富人的事
有的人認為自己沒有多少錢,理財是富人的事情。其實不然,不管你有多少錢,這都是自己的財富,應該進行規劃。
一般人都有一些活期存款,年利率是0.576%。如果你有1萬塊錢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到銀行,那么一年就有57.6元的利息。不能不說活期儲蓄也是理財,但這種方式是被動的。實際上有一種叫“貨幣基金”的產品與活期存款一樣便利,是替代活期儲蓄存款的工具。也就是說,買了這樣的基金,與活期存款一樣,可以在ATM機上、靈通卡上取錢,也可以上銀行的儲蓄網點取錢。貨幣基金唯一跟銀行活期存款不同的是,基金都是申購和贖回,如果要用錢可以把你買的贖回,貨幣基金是“T+2”的形式,今天贖回,后天把錢給你,它的便利性沒有活期存款快。但如果你用錢不是那么剛性的話,貨幣基金是可以考慮的存款方式,它目前的平均年利率是3%的水平。
對財富的管理,如果你能掙到更多的錢當然是好事,但現在的理財方式日益多樣化,沒準你就會知道有其他更好的工具和產品能夠替代你現在的理財方式,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誤區二:我的財產我做主
對于財富,有的人認為我自己打理自己的財富就可以了,我不相信別人,必須由我自己來做決策。
中國有句古話叫“術業有專攻”,這放在理財領域最合適不過了。基金這個行業從1998年開始發展,真正的開放式基金是在2001年開始有的,到現在有五年的歷史。但中國的投資市場、證券市場從1991年就開始有了,很多人都參與了股票市場的投資。你的財富你做主,你哪天買股票,買什么樣的股票,以什么樣的價格進,以什么樣的價格出,這都是你自己決定的。但十幾年下來,中國的股民絕大多數是虧損的,而且虧得很厲害。
投資是個專業的東西,很多事情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簡單。
誤區三:投資是穩賺不賠的事
從去年開始,股市行情高漲。很多人在今年5月份以后,又殺到股市里了。和股票相比,基金的收益是多少呢?能不能一年賺50%或者是30%?實際上不管股票也好,基金也好,都是比較專業的。對投資來說,肯定要有收益,如果沒有收益大家就不去做投資。但投資收益和風險是對稱的,而且對投資的風險要有一個預期,不要受市場短期的氣氛,或者是悲觀,或者是樂觀。
比如,有的人可能是在4月份、5月份買了基金,發行的時候是1元,最近公布公司凈值的時候,現在變成了0.99元、0.98元,很多人就很情緒化,怎么現在變成這樣了。實際上這種情況很正常,反過來說是不是意味著下一步就不會上到1.05、1.01呢?也不是這樣的。這種市場,尤其是股票型基金的波動在1元以下理論上是存在的,會隨著變化而變化。
所以對于投資,一定要有你自身對金融、投資的理解,這包括你的風險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