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紅色收藏再度升溫
東方網7月3日消息:紅色收藏展覽、紅色藏品拍賣……隨著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活動的到來,在收藏界已經蔚為大觀的紅色收藏再度升溫,從書畫到瓷器,從郵品到連環畫,收藏市場掀起了一股“紅色風暴”。
心態促使收藏升溫
“紅色題材”對收藏者而言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從傳統意義上來說,是指1949至1976年間描繪革命領袖和英雄題材的作品,但從近年來的拍賣情況看,這個定義并不能完全涵蓋,一些反映近期歷史題材的藝術品,也被列入了“紅色題材”的范疇。
“紅色題材”之所以能再度升溫,與投資者的心態有著很大的關系。上世紀90年代末,國內一些拍賣行曾推出過“紅色題材”的專場拍賣,效果并不理想。但是隨著藏家對“紅色題材”認識的進一步加深,其鮮明的時代面貌,以及精湛的技法,是目前許多當代藏品所不能及的,因此市場的投資熱情日趨高漲。
講求策略冷靜投資
從目前的市場行情來看,有一些品種借著“紅色題材”大幅炒作,其價格大大超出了市場價值,更有甚者,借著“紅色題材”大造贗品,試圖混淆視聽,因此,在投資“紅色題材”時,應保持一份冷靜,還需講求策略。
題材一:“紅色”油畫特點:最大熱門策略:防偽為先毫無疑問,油畫是目前“紅色題材”中最為熱門的。這不僅因為油畫在目前藝術品市場中處于強勢地位,同時,“紅色題材”油畫在表現技法以及繪畫風格上,也是當今畫家難以模仿的。
在2005年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紅色題材”油畫中影響最大的,非中國嘉德上拍的《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莫屬。這幅創作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作品,估價高達300萬至400萬元之巨,成交價則達到1012萬元。
但正是由于市場的火爆,贗品也開始混跡其中,并大有愈演愈烈之勢。2005年北京的一場秋拍,一幅估價為30萬到45萬元的《偉大的戰略決策》,被畫家指認為是贗品。
其實像這樣的例子并不少,由于歷史原因,許多當初應該保存在博物館或者美術館的作品,最終流入民間,導致在流傳上出現了一段真空,為作偽者提供了一定的機會。目前市場上有一些“紅色題材”油畫會出現爭議,投資者最好去查詢有關美術資料,如果畫家在世,還可以親自拜訪一下,以免買到贗品。
題材二:“紅色”國畫特點:行情獨立策略:注重精品與前兩年的藝術品投資市場相比,國畫市場明顯處于穩固期,價格大幅拉升的情況已有了很大變化,但是其中一類作品卻走出了獨立行情,這就是“紅色題材”國畫作品。
在今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程十發在1964年創作的彩墨國畫《東方欲曉》,起拍價為28萬港幣。一些買家曾估算成交價不超過100萬港幣,結果爭搶中追加到120萬港幣還沒有停下來,很多買家只好收牌。最后,這幅約7平方尺的山水畫以150萬港幣成交,加上20%傭金,共計價值180萬港幣。除了程十發,在國畫領域,像錢松巖、亞明、宋文治、魏紫熙等都是繪制“紅色題材”的高手。
因此,投資“紅色題材”國畫除了辨偽這一關鍵,更為重要的是,應該選擇畫家的精品之作。像前面提到的程十發的兩幅精品都可以看到程老的繪畫特點,這也是受市場追捧的重要原因。
題材三:“紅色”瓷器特點:存世量少策略:防止贗品在瓷器中,也有“紅色題材”,這就是“主席用瓷”。它是毛澤東主席專用瓷的別稱,是輕工業部景德鎮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在1975年1月為毛澤東主席專門制作的生活用瓷,故也稱“7501”瓷。
“主席用瓷”之所以名貴,不僅因其有獨特的歷史意義,而且它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被稱為“當代官窯”,在拍賣會上屢創新高,成為有實力收藏家夢寐以求的收藏珍品。在2005年上海拍賣行舉行的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件名為“梅花一品鍋”的“主席用瓷”以27.5萬元的高價成交。
據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的“主席用瓷”調查組調查統計,目前存世的“主席用瓷”數量不會超過300件,因此投資收藏“主席用瓷”一定要注意防止贗品。這些贗品大多為小窯廠燒制,艷而俗,品質偏低,與真品相比,胎質軟,釉質干燥發白,但仍具有很大的蒙蔽性,一定要當心。
題材四:“紅色”郵品特點:“文革”品搶眼策略:品質入手除了油畫、國畫和瓷器,在其他的收藏投資領域也有“紅色題材”。特別是在郵票等領域,這些品種更多。
如“全國山河一片紅”(以下簡稱“一片紅”)郵票無疑是大家最為關注的“紅色題材”品種,但只要仔細比較一下歷年來“一片紅”的拍賣成交記錄,我們不難看出,投資“一片紅”并不是一個只賺不賠的買賣。早在1977年,北京就曾以150元成交過一枚“一片紅”、1987年又以800元成交,到了1993年,成交價已經到了3萬元,在1997年初的北京藝術品拍賣會上,拍賣成交價高達17萬元一枚,比1996年上海拍賣會成交價高出7萬元。但在上海拍賣行2002年秋季郵品拍賣會上,“一片紅”(帶底邊紙)成交價只有14.3萬元。
由此可以看出,由于目前一些投資者對“紅色題材”的理解偏差,往往過多關注“文革”時期的郵品,造成一段時間以來,這類郵品一度被市場追捧,價格大幅上揚,大大超出了其價值,導致風險的加大。
因此,對投資者來說,切不可盲目追求一個時期的郵品,或緊追市場熱點,而是應該從品質入手,精心挑選,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具有投資潛力的郵品。
來源:勞動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