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大宗商品的牛市已經持續了較長時間了,至今仍在少見的高位勾著投資者的心弦。不過近期的震蕩更讓投資者心驚肉跳。總有人贏,總有人輸。贏有贏的道理,輸有輸的軌跡。有的輸家或許已經血本無歸,有的輸家還有“扳本”的機會,而對于那些還沒有套現的“贏家”,也許正在遭受“對手”的詛咒,也許得到追隨者的高呼,但是行情沒有盡頭,輸贏要看是否到手。行情曲線波瀾壯闊,機構言論轟轟烈烈,但是,只有在投資者的個案中,我們才能知道什么叫做“如魚在水,冷暖自知”。
從2003年下半年到現在,國際期銅價格從1700多美元漲至8000美元,每噸利潤超過6000美元,一手銅(25噸)的利潤高達15萬美元。如果按照買入時的保證金每噸200美元計算,一手銅的保證金只有5000美元。三年不到的時間利潤近30倍。
同樣,2003年下半年上海期貨交易所期銅價格在1.8萬元左右,目前已經漲至8萬元附近,每噸的利潤超過6萬元,一手銅(5噸)的利潤高達30萬元。當日買入一手銅的保證金不到1萬元(低于總價值的10%)。三年不到的時間利潤也高達30倍。
如此看來,在銅價上漲過程中,買入持有所帶來的利潤將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對于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說,不可能一路持有固定的倉位到現在。張峰(化名)就是那些少數的投資者中的一員,他就以簡單的買入持有把握住了銅價上漲所帶來的高額利潤。
小心買入大膽持有
“參與商品市場投資最主要的就是看趨勢,如果趨勢一旦形成,那么就可以買入好好持有,直到趨勢出現改變為止。”張峰在談到他做期貨的心得時指出,“不過在確定買入前,一定要小心,匆忙的介入不僅不能享受趨勢所帶來的美妙感覺,反而還會被無序的波動弄得心神不寧。”
張峰這種小心的操作風格使他錯過了2003年底到2004年初那波銅價大漲的機會,當時國內銅價從1.8萬元快速上漲到了3萬元,國際銅價從1700美元上漲至3000美元。不過也正是錯過了那波行情,張峰有了更多時間研究銅價的趨勢變化,通過對2004年全年的觀察,張峰得到一個結論——國際銅市場真正的牛市已經來到,真正的上漲應該發生在國際銅價創出新的歷史新高后。當時國際銅價的歷史新高是 1989 年創下的3304 美元。
“2004年,中國開始采取宏觀調控政策,銅價的反應是先跌后漲,這表明調控無法徹底改變供求關系,好戲還在后面。”這就是當時的想法。2005年4月20日,張峰等待的機會終于來到了,當天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銅收盤價報于3313美元,于是他在4月22日上海期銅開盤后以每噸35550元的價格買入了10手0507合約的銅。
張峰通過不斷移倉,將10手銅一直持有到現在,而他移倉的時機一般在下一個合約成為主力合約(持倉量最大的合約)時。不算移倉所產生的利潤,張峰所獲利就超過200萬元。而在他買入10手銅時,保證金每手僅需要10%左右,10手成本僅16萬元。
如何將期貨看成股票來做
國內銅價從3萬多漲到目前8萬多的水平,其間出現過大幅波動,波動區間有時高達5000元,張峰又如何避免被這樣的波動清理出去的呢?
他的回答是,將期貨看成股票來做。
“如果一個投資者在投資股票,那么股價波動20%,這位投資者仍然可以繼續持有。同樣的我只是把資金中的10%投資在期貨市場中,如果期價跌10%那我的損失也不過20%。雖然期貨是保證金交易,只要將資金比例控制在一定幅度內,風險其實并不是很大的。”張峰指出,“在買入10手銅后,我的第一個止損點定在3萬元,較我的買入價格低了5000多元,在這個幅度內的波動我是不會理睬的;如果一旦回調到3萬以下,我就堅決離場,最多虧損為25萬元左右。這樣的虧損我是能承受的。”
張峰投入期貨市場的資金一共有150萬元,但是他只用了其中大約10%參與交易。
在把風險控制一定范圍后,張峰關注的是什么時候獲利了結。“只要趨勢沒有完全改變,我會一直持有。”張峰說,“我不去預測頂部會在什么時候、什么價位出現,我只是按照技術圖形所表現出來的趨勢去操作。至少到現在為止,圖形仍然沒有給出要離場的跡象。”
雖然,最近一段時間國內銅價在突破8萬元之后出現過大幅回調,張峰依然緊握著他的頭寸。“目前,銅價還沒有跌破30天均線,這個均線在去年以來的上升行情中是非常有效的支撐,在還沒有跌破這個均線的時候,我要做的就是繼續持有。如果銅價真的回到這條均線位置,甚至跌破這個支撐,我的確少賺了一些,但是我并不在乎少賺一些,因為這是我看好后市應該付出的代價。”
正是這種前后一致的操作風格,讓張峰能避免被大幅波動清理出場,在大趨勢中賺到大錢。
“花樣”容易失足簡單獲取暴利
買入持有是所有投資者最為簡單的一種操作方式,但又是最為困難的一種操作方式。
從短期來看,買入持有所獲得的利潤遠遠低于那種低吸高拋,來回搏殺的操作策略;不過從長期來看,真正能獲取暴利的操作往往是這種買入持有的策略。
“我有一個朋友,當初和我一起買入期銅,在小賺了一筆后他開始做空。那段時間他的操作很成功,在他做空后,國內銅價快速下跌,在一個月時間內,他就賺了一筆高達7位數的利潤,而那時我的10手銅虧損了將近25萬。”張峰告訴記者,“在他做空獲利后,他又開始做多,而且也很成功,買入后銅價就開始漲了,不過他在做多時賺得不多,因為在銅價漲了1000多元后,他又開始做空了,而這一次做空就沒有那么好運了,在輸了200多萬后,他退出了期銅市場。”
像張峰那位朋友一樣,在期貨市場中有很多投資者喜歡頻繁操作,一會兒做多,一會兒做空。而且很多投資者在開始做多的時候往往是打算長線持有的,但是一旦有了一些小利潤,這些投資者的想法就多起來。類似于“說不定會出現回調,我先抓住這波回調,賺了一筆,等價格重新上漲后,我再買入”的想法很多投資者都有過,可結果是回調沒有抓住,反而出現大幅虧損。
“有一本書中說過,在期貨市場中10筆操作中,賺錢的操作可能不超過2筆,過于頻繁的操作帶來的不是利潤,而是虧損。”張峰堅持“少操作,多賺錢”的標準,“銅市場的上漲趨勢非常明顯,買入持有就夠了,何必要去頻繁的交易呢。”
投資大師斯坦利·柯勒在其《期貨交易策略》一書中,提出了一個 KISS 理論——KEEP IT SIMPLESTUPID,也就是務求簡單,簡單到不用大腦的地步。對于投資者來說,這個理論或許值得參考,將大量的精力用于對趨勢的判斷中,一旦發現了趨勢,那么就不用大腦直接買入或者賣出,安心持有,直到趨勢變化。
用什么辦法能達到長期持有而面不改色呢,那就是合理的資金控制,以及嚴格而前后一貫的操作紀律。張峰的投資正是符合了這些要素,他賺了錢而且是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