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5日,陳衍寧創作的油畫《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以1012萬元成交;2005年11月6日,徐悲鴻創作的油畫《珍妮小姐畫像》以2200萬元成交;2006年4月8日,常玉創作的油畫《花中君子》在香港又以2980萬元成交,創下中國油畫拍賣價格最新紀錄。在去年秋天油畫拍賣價格屢創新高之后,今春的拍賣市場更加令人期待。
記者近日在采訪北 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油畫部藝術顧問伍勁時,聽到他肯定地說:“2006年春季油畫拍賣市場將會創出新高。”他分析:部分藝術家的油畫作品價格增長,可能超過去年秋拍的30%。大盤成交量繼續放大,增長率大概也在30%以上。
伍勁建議投資方和收藏者不僅要注重名氣,更要注意品質,以保障投資和收藏的成功。他說,有四種情況值得關注。
名家戰略
根據商業上的“二八定律”,20%藝術家的作品會占據80%的市場份額。成熟收藏家的注意力,總是會更多地投向那些成績斐然的藝術家。只要翻看10年來的拍賣紀錄就不難發現,標有羅中立、楊飛云、何多苓、劉小東、方立鈞等等這些名字的油畫作品,其成交額在當代藝術品拍賣中占據了相當的比重。
名作戰略
記者近日在榮寶春季油畫拍賣預展上見到廣廷渤創作的油畫《鋼水·汗水》時大為驚訝,它不是藏在中國美術館嗎,怎么會出現在這里?伍勁介紹說,不錯,但這張是中國美術館那幅藏品名作的原稿。20多年來,它與羅中立的《父親》成為上世紀80年代中國超寫實油畫的雙壁,是中國美術館的鎮館之寶之一。據說,作者當初準備送這幅原稿參展,后來聽說羅中立在畫一幅尺寸更大的《父親》,于是決定也畫一幅更大的作品送展。《鋼水·汗水》的原稿保留至今,將于本月14日走上拍臺。
題材好的油畫作品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之一,如陳丹青的《進城》、蘇天賜的《太湖魚塘》、孫國岐、張洪贊合作的《引來銀河水》、深堯伊的《鐵流》等等。這些藝術家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一定的歷史地位,其作品自然會有好價錢。
發現價值
老一代藝術家中不乏叱咤藝壇的風云人物,他們的油畫作品功力深厚,面貌獨特。像胡善馀、彥涵、羅工柳、侯一民、靳之林等老名家的作品,目前的價位很便宜,慧眼獨到的藏家,一定能從中發現投資價值。
投資未來
在傳統拍賣題材已經被反復發掘之后,需要尋找新的題材來刺激市場。近年來,海外的蘇富比、佳士得已經有80年代藝術家的油畫作品拍賣,嘗試開辟年齡在30歲上下、作品價格在10萬元以內的新人版塊的投資和收藏市場。
來源:市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