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上海證券報/岳敬飛
2005年,對被譽為"中國的猶太人"的溫州投資客而言,是非常有紀念意義的。就是在這一年,他們過去戰功赫赫的投資主陣地"大城市樓市、西部煤礦",逐一淪陷。站在2006年的開端,觀察溫州投資客的遷徙史,可以窺見過去十年中經濟發展的一條脈絡。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一些先富起來的溫州人擁有了幾套房子,在轉手賣出的過程中,第一次嘗到了炒房的甜頭。隨后,越來越多的溫州商人開始炒房,他們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將溫州的房價炒到和北京、上海一樣高,并且再也降不下來。
玩轉溫州樓市后,成熟起來的溫州炒房團進軍上海。回顧當年的媒體報道,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記錄是這樣的:"2001年8月18日,第一個溫州購房團157人浩浩蕩蕩開進上海,157個人整整坐滿了三節火車車廂,三天買走了100多套房子,把5000多萬元砸向了。這批人成了全國市場的第一批炒家。兩個月后,溫州購房團107人乘飛機再度來到上海,又拋下8000萬元的訂單。"僅僅4年過后,關于溫州炒房團的報道,關鍵詞變得連溫州人自己都不敢相信:"溫州炒房團南京遭狙擊、新疆被套、撤離上海、深圳失利、大限前解體、重慶放血甩樓、全線淡出樓市、將成歷史……"。
2005年12月初,被稱為"中國第一炒房團"的溫州第一大財團中瑞財團,拖欠溫州市政府7.6億元地價款的事件,被溫州市國土局曝光。自此,溫州炒房團開始在自家老巢真正面臨全線潰退。
炒房團潰退的同時,作為友軍的溫州炒煤團,遭遇了同樣的驚變。
平陽,溫州所轄的一個縣,著名的溫州炒煤團的發源地。2003年左右,該縣水頭鎮大舉投資西部煤礦,涉及資金以十億計,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銀行信貸。據山西采煤業人士透露,溫州投資客買煤礦,極少參與經營。他們就是為了等煤礦本身價格上漲后高價脫手,或者通過招標方式將煤礦轉包他人,每年收取租金。
2005年,不斷,政策之手開始調控礦市。12月底,央行平陽支行提醒轄區內各金融機構,今年國家已出臺對不達標小煤窯實行"關、停、并"政策。這一提醒,被視為溫州炒煤團撤退西部的一個標志。
現在,溫州投資客的目光開始投向北京改制國企的產權。面對這個被溫州著名智囊周德文稱作是"最后的晚餐"的投資機會,勇于投資的溫州商人又將如何去創造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