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artron.net/news/pic/A2005123010124139012.jpg)
(高劍父《貓圖》估價:40-50萬元)
![](http://www.artron.net/news/pic/B2005123010124129842.jpg)
(石魯《建新居》估價:30-50萬元)
近現代書畫正處于上升通道已經是人所共識,面對動輒上千萬元身價的大師畫作,每個投資者都應用清醒的頭腦,細細盤算是否還應該投資,該投資哪些畫作,而且還必須具有雄厚的財力支持。所以現在拍賣會上出手大方多是企業集團和頂級收藏家。對于資金沒有那么豐腴、出手也不是那么闊綽的收藏家們,筆者建議,可適當關注目前還處在大多數藏家視野之外的嶺南畫派精品之作。
近現代美術史上,嶺南畫派與海上畫派、京津畫派、新金陵畫派及長安畫派共同被譽為中國畫壇的五大畫派,交映生輝,拍賣場上,海上畫派代表人物張大千、陸儼少,京津畫派領袖齊白石以及新金陵畫派的龍頭傅抱石作品均已超過2000萬元大關,長安畫派的領軍人物黃胄的單幅作品《豐收圖》也已經達到1595萬元,但是作為畫派體系最為完整的嶺南畫派,“嶺南三杰”中最高價格——高奇峰的《山水》也只是到過422萬元,而嶺南畫派的靈魂人物——高劍父的最高價格只是到達可憐的132萬元。
嶺南畫派是中國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他們的主張是“折衷中外,融合古今”,主張創新,引入西洋畫法,主張兼容,博采眾家之長,可以說是當今最完整、最成體系的畫派。高劍父擅畫山水、花鳥、走獸及人物畫,其畫作曾在意大利萬國博覽會及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金牌獎等榮譽;高奇峰作品是以翎毛、走獸、花卉最為擅長,寫生尤為突出,他的作品《海鷹》、《白馬》、《雄獅》三幅被選作中山紀念堂的堆錦壁畫。這些都說明他們的藝術地位、作品價值被社會廣泛認同,但何以一直沒能入投資收藏者的法眼,其價格也因而一直徘徊不上?有理由嗎?沒有。所以筆者認定,近現代書畫下一輪的強勁增長一定出現在嶺南畫派上。
羊群效應——關注被忽略的大師
“羊群效應”是投資學的一個術語,其主要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象,從而導致一段時期內同種或同類產品的價格走勢趨同,這種理論在很多投資領域都屢試不爽,為模仿者帶來極大的收益。在藝術品投資領域,此效應依然有效,由于每次拍賣成交數據都會保留下來,所以投資者可以從中總結出下一步投資的方向,只要緊跟領頭羊,就能把握住投資市場的下一次機會。根據羊群效應,當一位大師級人物作品超越前次大關,與他同時代、名氣相當、作品風格相近的畫家顯然就是藏家應挖掘的“黑馬”。筆者據此,為讀者挖掘各畫派內部的“黑馬”。
京津畫派
1919年,金城、陳師曾等人發起組織了著名的“中國畫學研究會”,以“精研古法,博取新知”為宗旨,此后又發起成立了“湖社畫會”,以此為基礎,最終形成現在的京津畫派。陳師曾執北京畫壇牛耳;金城所作山水筆墨清秀,嚴謹有致,是京津畫派的奠基人;陳半丁早在1956年就在北京舉辦個人作品展覽,曾是與齊白石齊名的大師。但他們作品最高價位分別只有齊白石的1/7、1/11及不到1/12。
海上畫派
海上畫派出現之初,就有很強的商業氣息,經過多年的輪番炒作,幾乎能數得上的都達到了較高的價位,其中尤以張大千、陸儼少為最。經過筆者分析,目前海派中值得挖掘的還有一些大師,如有“三吳一馮”中的馮超然,他的作品目前最高價為每平尺5.9675萬元,單幅作品成交記錄是于1921年作的《花神圖》,成交價為123.2萬元,與眾多海派大師相比,不論是單幅價格還是單尺價格,都有很大的差距。
新金陵畫派
筆者統計過的資料顯示:新金陵畫派傅抱石的國畫價格目前每平尺超過99萬元,在近現代大師中是一枝獨秀,在新金陵畫派內更是如此,錢松、亞明名氣以及畫風功力雖難及傅抱石,但也是新金陵畫派的代表人物,堪稱大家風范,價格卻是相差甚遠,尤其是亞明的單尺價格,只有3.4669萬元,僅是傅抱石的3.5%。另外值得挖掘的還有宋文治、劉海粟。宋文治作品是國家文物局規定的嚴格禁止出境的藝術家之一,而劉海粟早在1965年就得到了毛澤東等的肯定,毛澤東提到,“中國畫家,就我所見過的,只有一個徐悲鴻留下了人體素描,……,此外還有一個劉海粟!保ā督▏詠砻珴蓶|文稿》第11冊)。但是他們的單尺價格也沒有到達相應的高度。
長安畫派
2005年5月11日,石魯的《黃河兩岸渡春秋》鏡心以990萬元成交,2005年11月,黃胄于1957年作的《豐收圖》鏡心又以1595萬元成交。至此,長安畫派開始逐漸為市場完全所認同,但是遺憾的是作為長安畫派的創始人及精神支柱,趙望云的作品價位目前還讓人羞于提起,趙望云作品的最高價位每平尺為2.0833萬元,只有與他齊名的石魯的15%,與他的學生黃胄相比,只有1/6多一些。2005年7月拍賣的《牧歸圖》是趙望云作品的最高價格,只有55萬元,這與他的藝術地位極不相符。另外還有何海霞、方濟眾,同樣與黃胄作為長安畫派的第二代領軍人物,他們的價位還有待提升。
嶺南畫派
“二高一陳”為嶺南派創始人,藝術地位的排名是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但是目前市場價位的排名卻是高奇峰、高劍父、陳樹人。高劍父的最高價格為每平尺5.9577萬元,還不到其弟高奇峰的1/2,市場永遠是公正的,最終會給高劍父以其應有的價格。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陳樹人,同樣作為創始人的陳樹人,他目前的最高單幅作品只有16.5萬元(1942年所作《湖海瀟雨圖》),最高單尺價格也只有2.5210萬元,只有第二代領軍人物關山月最高單尺價格的37%。其實嶺南畫派的畫作都值得關注,本文前面已經提到,在此不再贅述。
聯動效應——亮了東方亮西方
大師級的人物多是多面手,林風眠于19世紀40至50年代所作的油畫作品《山村》在2005年5月以772萬元成交,同年10月,他的《四美圖》在蘇富比拍賣會上以820萬元的高價成交。徐悲鴻1951年作的《九州無事樂耕耘》鏡心在北京榮寶2004年秋拍上以1705萬元成交,在2005年11月北京保利秋拍上,他于1939年作的《珍妮小姐畫像》也以2200萬元成交。由此筆者認為,對于大師級的多面手人物,投資收藏者可以適當關注他們的其他種類作品。
提起潘玉良、常玉及吳作人,藏家都知道他們是油畫市場呼風喚雨的人物,但是根據上述經驗,再加上大師級的名頭,筆者認為,在稍后一段時間內,這些大師們的國畫作品也有望獲得突破。
結束語:“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藝術品市場已經形成,而近現代書畫作為藝術品市場的中流砥柱,肯定存在著大量的黑馬,伯樂也只有在長期的錘煉中才能煉成,藏家只有認真觀察,果斷出擊,才能抓住黑馬,在近現代書畫收藏上實現欣賞、投資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