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條“中國地下信貸達8000億”的消息在業(yè)內(nèi)引起了軒然大波。做出上述結論的中央財經(jīng)課題組負責人李建軍向記者透露,北京地下金融最為活躍的組織是私募基金。長期以來,由于私募基金一直處于法律監(jiān)管的真空地帶,其運作帶有極強的神秘色彩。那些親自參與私募基金的投資人和運作人到底在經(jīng)歷著怎樣的酸甜苦辣呢?為了給讀者揭開私募基金之謎,本報從今日起,將從“中國地下金融”報告中節(jié)選一些經(jīng)典案例,連續(xù)刊登,以饗讀 今日焦點: · 黑嘴報告橫行股市 散戶難得新鮮貨想不虧錢... · 一條報料收入幾十到數(shù)百元 新聞線人成新行... · 最新調(diào)查顯示2005年印度薪酬漲幅高出中國一... · · · · 者。
出場人:張先生,生活在北京;典型的金領一族,高學歷、高職位、高薪水,現(xiàn)任一家知名外企中國地區(qū)副總經(jīng)理。剛剛進入不惑之年的他已經(jīng)身家近千萬,而這些資本的積累不乏幾年前炒股所得。
1996年,經(jīng)過一位在證券公司工作的朋友引見,張先生將100萬元資金交給了一家股票工作室。對方許諾每年有15%的回報,當然,雙方還簽署了“本金至少一年不抽走”的代客理財條款!拔矣X得這樣的條件很有誘惑力,于是就答應了。開始我投入了100萬元資金,可以說是我當時所有的資金。后來雙方合作得很愉快,我的資金投入也增加到了500萬元!睆埾壬喴孛枋隽艘幌逻^程。
為什么張先生當時會這么信任這些操盤手?
“其實,我當時還從各方考量過這家工作室。比起一些知名的券商,這家工作室的實力毫不遜色。30名員工中,碩士學歷以上的就占了一半,其余的人也均為本科畢業(yè),而且他們當中也不乏曾任職華爾街大型金融機構的證券分析師。他們對資本市場的運作非常熟悉,顯得相當老練。交由他們進行交易的資金單筆一般要100萬元以上,低于100萬元的客戶他們都不談。這也就是我為什么第一次就投入100萬元的原因。而且他們的資金總量比較大,容易炒作成功,也就是可以自己坐莊,你知道,那時候莊家賺錢是很容易的。他們還有一些特殊關系,能得到內(nèi)部消息。這些消息等散戶知道時,股價已經(jīng)提前反應,漲到天上了。我炒股的時候可以算是幸運的,幾次大行情都趕上了。1996年入股市,就趕上了大行情,可以說是閉著眼睛都賺錢;接著1999年,又出現(xiàn)了‘5·19’行情。幾年的合作,我和操盤手都很滿意。2000年,科技股的崛起又讓他們抓住了時機,結果年底收益又翻了番!
“2000年我要求將收益的方式做一些改變,除了保底和15%的收益外,多出來的收益我和他們還要再分配,當時定的是我七,他們?nèi)K麄儺敃r也同意了,畢竟我所要的收益是相對較少的,一般都是要求30%的收益。而此時我投入的資金也增加到了500萬元!
但作為常理,張先生也不是總那么走運。
“當然有虧損的時候,2001年6月后市場風云突變,有一天大盤竟一下子跌了100多點,而我所委托的工作室還在傻乎乎地等著反彈。但是,我想得很開,既然合作了就要信任對方,而且錢本來就是身外之物。我當時的工作很穩(wěn)定,就算在股市上我這500萬元全賠了,我靠當時的薪水也能生活得很好。這么多年了,我一直告訴自己不要把錢看得太重,也許就是這種心態(tài)使我能夠冷靜地投資,在現(xiàn)在行情不太好的時候我仍有一些資金還在股市上!睆埾壬鷮ψ约航(jīng)歷的描述好像在談一個他熟知的朋友的事情,沒有瀾蕩起伏,總是那么不溫不火。(張培娟)
來源:北京現(xiàn)代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