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私營企業老板、董事長和總經理。9月份之前,他每天要在公司里工作16小時,不過從那以后,他每周待在公司里的時間不超過28個小時,員工從此很難在公司里見到他的身影。有時候員工碰上急事要向他請示,打他的手機卻被告知:“對方已關機”。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公司,業務量從今年7月的3500萬元一下子躍升到了10月份的10多億。短短三個月業務量爆增28.6倍,員工從當初的不到15個人增加到近50個人,他是怎么做到這一切的?
家族成員首先成為改革“犧牲品”
他的公司主要經營金銀紀念幣和實物黃金買賣業務。199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悉國家將要實行“藏金于民”政策,當時他剛從郵幣卡市場的資金運作中掘到了第一桶金,正四處尋覓投資機會。結合在郵幣卡、證券、房產投資方面的經驗,他敏銳感覺到“黃金市場有可能是最后一個創造暴富機會的市場”,他要像以往那樣繼續把握“頭口水”。
當時政策上還不允許個人直接參與實金業務,只是開放了金銀紀念幣業務。他就來了個“曲線救國”。
轉機從去年9月初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的講話開始。當時周小川向全世界宣布,我國黃金市場實現“三個轉變”,這被海內外輿論視為我國開放“個人炒金”市場的重要信號。
此前他的企業已經成為上海金交所的二級會員。六年的守候就為這一天,他“藝高人膽大”,趁勢介入個人炒金市場。
創業初期,家族成員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但是隨著企業業務的不斷開展、企業規模的擴大,家族制的弊端就開始顯現。引進的專業人才與擔任公司高層的家族成員由于在理念上的不一致,常常出現矛盾與爭論,家族成員在決定公司發展方向等重大決策上比較武斷,沒有及時采納公司員工的建議,導致人浮于事,企業的發展出現了短暫停頓,他也覺得非常苦惱,家事公事難兩全,因此參加了企業管理高級人才的培訓。
這次培訓使他認清了許多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公司要發展,必須要走出家族制,實行現代企業制度。
今年七月,他“快刀斬亂麻”,送家族成員去參加專業培訓,然后從最令他頭疼的愛人入手,逐漸說服她離開公司,做“全職太太”。與此同時,引進最先進的經理人管理制度,公司上下的心氣開始轉順。
有時候信任是需要扶持的
以前他事必躬親,部門里的大小事情他都要過問。如果下面員工“擅自”處理一些事情,而事先沒有征求他,他就會主動過去問“這個事情怎么不跟我說”。以前讓下面員工寫份投資分析報告,如果他看了不滿意,就會自己修改。
他說令自己感到諷刺意味的是,當初信奉的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公司是個創造性的公司,員工也是有創造性的員工”這個哲學,但是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仍然存在較大的距離。
經過專業培訓以及與企業管理專家的交流,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公司要發展壯大,必須要信任所有員工,自己原來潛意識里的信任是“有條件的信任”,那就是“員工要有符合自己意愿的創造性”。
他說:“如果員工沒有表現出符合我自己意愿的創造性,比如讓他寫報告,我看了不滿意,就讓他修改,改了之后我還不滿意,就又讓他修改,這樣來來去去幾次,我還是不滿意,最后就干脆自己寫了,這就是對員工的不信任。”“這樣的結果就是員工認為我什么都能做,什么都看我做,什么都需要跟著我的思路走,員工就會變得消極,而我自己卻要忙死了。”
他明白即使自己再能干,公司也不可能單靠他一個人發展壯大,必須要充分信任員工,通過授權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也是從7月份開始,他改變了做法,放手讓員工去做。照原來的想法,如果發現自己花5000元錢請來的人,達不到自己所期待的效果,他早就考慮換人了,但是換人之后,可能問題還是存在。現在,他不再有上述念頭,而是主動跟員工溝通,把自己的意圖和員工的思路解釋清楚,引導手下怎么去做,并充分聽取員工的想法與建議,并善加吸收利用。員工做得不好,他就正面鼓勵,努力使他們成為真正的職業經理人。員工做得好,他也不吝語言,充分給予肯定與贊賞,從而更激發了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與開拓創新思路。
看到老板很積極地指導培養他們,公司員工的干勁明顯增大,客戶明顯上升。
擺脫“保姆”角色的他感慨地說:“有時候,信任是需要扶持的。”
沒有制度的信任是放任
根據業務特點,公司設置了營銷、代理、技術、財務和宣傳五個部門。在過去,所有部門的人事權都歸他管理,要招什么人、什么時候招人,都是他說了算。
但是7月份開始,他居然下放了“人事權”,讓各個部門負責人根據需要自行確定是否招人和招人標準。
他說隨著公司的發展,身為老總不可能對公司的所有事情都能了如指掌,許多時候還是部門領導、中層對公司發展所存在的問題比較了解,這時候就應該充分發揮中層的積極性,給予必要的授權。這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積極性,還可以鍛煉他們的領導力。
在授權放權的同時,他在公司制度建設上又下了番功夫。他說:“沒有制度的信任是放任。”
就比如上述招人制度,在授予中層干部用人自主權的同時,公司也配套實行末位淘汰制度:哪個部門的員工被“末位淘汰”了,部門經理也要跟著“受罰”。這就提醒部門經理,若非必要,不要盲目招收新人,招進新人后,還要培養好,不然自己也會跟著“遭殃”。
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落實,就是廢紙一張。為了保證制度落到實處,公司從此實行例會制度,每周三中層干部都要開會通報一周情況。為防止制度流于形式,他又設置了“檢視人”制度,任命總經理助理為檢視人,檢查督促制度落實情況。
在“人才寬進”的同時,他又實行了“嚴出”的制度,就是中層要解聘某個員工,必須要提供書面理由,而且他還要單獨跟員工見面,聽了員工的解釋后再作出判斷,因為他認為“這涉及一個人未來的發展前途”。
而且這些制度都先由中層經理提出草案,并經公司員工傳閱認可,然后交中層會議討論,全體統一并簽字后方才生效。
他說,經過上述流程,這個制度不再是他個人的制度,而是全體員工自己制定的制度,“既然是他們自己制定的制度,他們當然會主動去遵守了。”
實行這個“人性化”的做法后,公司上下積極性高漲,每天到公司來開戶的客戶從原來的兩三位增加到了十多位。
授人以漁 實現員工、客戶共贏
炒黃金和炒股票、期貨很類似,需要一定的技術水平。在投資市場鍛煉了16年后,他在炒金方面積累了較強的經驗。一個重要例證就是,今年7月到10月份,他個人從35萬元資金起步,到10月份賬戶上資產達到了440萬元。
就像古代師父教徒弟總要留一手一樣,在7月之前他也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父”,尤其擔心某一天員工跑到競爭對手那里去。
紹興一個代理商的事情更加增強了他的自信。今年4月份,公司的一個紹興地區代理商離開了他的公司,轉而投入競爭對手的懷抱。沒想到一個月后,這個代理商又重新來要求加盟他的公司。這位加盟商當時由衷地感嘆:“這里的服務和技術是其他公司沒法比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認識到只要確保自己的投資交易平臺足夠先進,并做好客戶服務工作,根本用不著擔心客戶和員工的流失。
為此,在原來“中國紀念幣交易網”的基礎上,他在去年7月份就率先斥重資開發了網上炒金系統和模擬炒金系統,尤其是開發初期,他不顧異議,將公司利潤的大部分投入技術開發與維護,并堅決貫徹著自己的理念。
今年以來,他每個月在技術上的投入更是達到30萬元。當初在別人看來的冒險舉動,如今終于碩果累累。目前他的網上炒金系統已是東南亞最先進的黃金交易系統,且做到了實時清算。而目前不少競爭對手的交易方式還停留在電話報單階段,資金清算上也很慢。先進的技術平臺支持也成為他闖蕩金海的看家法寶。
在客戶服務方面,他指導員工要進行一對一服務,如果客戶發生虧損,要一起研究并制定出扭虧方案。他還把16年來的經驗傾囊傳授給公司員工和客戶。在他的指導下,公司業務員黃金投資水平大增,信心也跟著大增,而客戶也因為按照他的經驗操作,實現了不少盈利。嘗到甜頭的客戶不但自己追加投資資金,而且還主動為公司介紹客戶。
在他的努力下,公司員工認識到自己并不是單純的業務員,而是能夠幫人實現財富增值的“理財師”,而且公司給他們鋪好了一個未來發展的平臺,只要自己有能力肯努力,公司也是他們自己的事業,將來也會有車子、房子。
由于這個行業才剛剛起步,大家都在摸索,但公司的不少做法已經成了“行規”。前段時間,有競爭對手甚至唆使員工偷公司的檔案,意圖“拷貝”公司的整套模式。
記者去采訪他時,剛好有個中層干部在辦公室里跟他談事情。后來他告訴記者是競爭對手想“挖走”這位中層,但這位中層拒絕了對方的“好意”。
他說現在已經不擔心員工流失問題了,因為“這個平臺是其他地方無法提供的”。
盡管如此,他現在又有了新想法:首先是要樹品牌,講誠信。他說這個行業還很新,各種規范還沒有建立,只有取信于人才能活得長久。其次,他準備在外部競爭激烈之前,內部先實行競爭,通過優勝劣汰來提高團隊的戰斗力。“很多東西還是雛形,但是已經讓我們看到了很大威力。”他的話謙虛里透著很強的自信。他說明年上半年的目標是在今年10月份的基礎上翻一番,10個億做到20億。
他的名字叫張勇,名字很普通,長相平凡。他的公司名叫浙江世紀黃金制品有限公司,前身是杭州新世紀紀念幣有限公司,為國內最早經營金銀幣的民營企業。公司網站“中國紀念幣交易網”現為國內最大的金銀幣交易網站,和阿里巴巴同時期成立,是最早從事電子商務的網站之一,也是目前國內金市的品牌企業。
(來源:每日商報 記者方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