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品市場上,投資者是根據什么標準來選擇投資品種的?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如果你是一個純粹的投資者,僅僅將藝術品作為一種投資品種而不夾雜自己主觀偏好的話,那么,理性的投資行為并不是選擇自己喜歡的藝術品,而是選擇那些最可能被大多數人關注和欣賞的藝術品————當然,前提是這件藝術品是真品。這就是說,成功的藝術品投資應該建立在對大多數人購買心理的預期之上。這種
觀點或許會與在藝術品投資界占主流地位的藝術品“價值投資學派”的主張相左。但事實上,藝術品市場上的情況恰恰就是這樣。
事實上,不管是什么樣的藝術品投資理論,其作用無外乎解釋和預測藝術品市場上的價格波動,并進而利用藝術品價格的波動來提高藝術品投資成功的概率。
我們之所以選擇購買某種藝術品作為自己的投資品種,并不是因為這件藝術品具有如評論家們所聲稱的諸如歷史價值、美學價值之類的所謂“真實價值”,而是因為你預期會有人花更高的價格從你手中買走它。這正是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集數十年藝術品投資經驗所總結出的結論。另一位經濟學家馬爾基爾將凱恩斯的這一結論歸納為所謂的“更大笨蛋理論”(Theory of Greater Fool):你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件藝術品的真實價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也愿意花高價買下,是因為你預期會有更大的“笨蛋”花更高的價格從你手中買走它。而投資成功的關鍵就在于能否準確判斷究竟有沒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出現。只要你不是最大的“笨蛋”,就僅僅是賺多賺少的問題。如果再也找不到愿意出更高價格的更大“笨蛋”從你手中買走這件藝術品的話,那么,很顯然你就是最大的“笨蛋”了。
就我個人對中國藝術品市場近十年來的觀察,在我所接觸到的西方投資理論中,對人們在藝術品市場上的投資行為最具解釋力的無疑就是凱恩斯的“更大笨蛋理論”了。例如,對于很多藝術品投資者而言,畢加索、石魯等人“陽春白雪”的藝術風格是很難令大多數人接受的。不過,在藝術品市場上,他們的畫仍然能賣出很高的價格。盡管評論家們對這種現象有著各式各樣的解釋,例如將其視作藝術品價值“回歸”的過程等。但是,凱恩斯的解釋似乎更具有說服力,只要有更大的“笨蛋”出現,那么,藝術品的價值和真假都變得不再是那么至關重要了。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張大千仿石濤的畫,投資者明知道是贗品,但因為他們預期會有更大的“笨蛋”對其感興趣,因此,作品的真贗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按照同樣的思路,我們還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解釋,為什么有的投資者會故意購買高仿的藝術品。
凱恩斯是20世紀的經濟學名家。他的洞見對于藝術品市場上投資者的投資行為而言的確具有很大的解釋力。而如果藝術品投資者能夠深刻理解和用心領悟“更大笨蛋理論”的精髓的話,無疑將會在藝術品市場上保持更為清醒的頭腦,作出更為理性的投資決策。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