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聯生活周刊/郇麗
殷杰(化名)說:“深圳是一個移民城市,好的房子能賣出,再差的房子也能賣出,深圳的二手房無論在交易量和交易速度上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這種情況維持20~30年都不會有問題。”
長期關注深圳地產,殷杰對深圳的熟悉就像在這里生活了幾十年。 他說,地鐵的開通對于樓盤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像香港的太古城,地鐵開通,價格立即從每平方米4000元上升到了9000元左右。在深圳,地鐵的開通,會帶來房產價值上升15%~20%。
幾年來,對深圳房產的投資,殷杰堅持著一套自己的策略,以稍微低于市場價的價格購入,以接近或者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賣出,收益僅在2萬~3萬元人民幣之間。他說,如果考慮5%的營業稅,就要購買大型單位,才有利潤可賺,不過,這樣投資的前提是資金充裕。
然而,對于一個房產投資客,殷杰卻認為,作為一個傳統的投資項目,房地產投資的吸引力,并非為了獲取多高的收益,很大程度是相對流通的貨幣而言,貨幣容易貶值,房地產項目由于土地資源的稀缺性和建筑的價值傳遞,保值功能要強得多。在一個經濟發達、房地產市場成熟的區域,除非因戰爭或金融風暴等因素,一般情況下,房地產項目是不會貶值的。
盡管生活在上海,殷杰卻始終沒有投資這塊熱土。他說,那個被很多經濟學家講述的“囚徒困境”故事,正在上海演繹成一個活報劇。一項關于上海房地產市場的信心調查,顯示出上海市房地產企業家信心指數跌到90點以下,已經與本輪房地產價格上漲起始點的1999年差不多。
在殷杰看來,一旦房地產市場價格走勢出現逆轉,那么大幅降價就是誰也擋不住的趨勢。上海房地產市場籠罩在降價濃霧之中,而上海樓市的故事,同樣也會在北京上演。
他從報紙上又翻出了北京的數字,北京市1~8月的統計數據已經頗能說明問題。一組數據是,1~8月商品期房預售成交12萬套、1473.4萬平方米,同比分別下降23.8%和20.2%。另一組數據是,截至8月底,空置一年以上商品房面積385.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3.7%,增幅比上年同期高30.8個百分點。
殷杰說,投資房地產的暴利時代已結束了,以后,投資房產只比投資其他行業的收益水平稍微高些,也就是說,投資一套房子,每年的租金應該在房價的6%到8%之間就不錯了。然而,現在上海的房價和租金水平,每年的收益只有房價的4%左右,購買國債年收益率也能達到3%。
在他看來,房產投資在10年到15年之間就必須變現,超過20年就沒什么價值了。如果100萬元的房子,目前只能租到4萬元左右,有可能會有上漲的空間,但是最多也就漲到七八萬元,而其他很多的領域,投資回報率完全可以高于房產。
置業肯定保值,買房出租卻不見得劃算。殷杰解釋道,對于大部分人而言,房產投資年限大都在12年到18年之間,而出租率及月租受市場影響很大。譬如,美國80%的城市房租下滑,房租下滑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利息不斷下調,使更多的租房者有能力買房,因此對租房的需求量減少;二是受幾年前經濟發展的刺激,許多建筑商大批興建用于出租的公寓,市場供大于求。在美國,利息每上升1%,就會有250000人買不起房子,因此當利息上升的時候,就又會有一批人回到租房的行列中。
房產投資效益最常用的一個指標是“投資回報率”,主要就是計算租金的年回報率,租金回報率=每月租金收益×12/購房總價。譬如,購買一套面積為42平方米的小單位,總價為42萬元,成交單價為10000元/平方米,首期房款為三成13萬元,供20年按揭,貸款29萬元,月供款約為2000元,如果月租金3000元出租,那么租金回報率=3000×12/420000=8.6%。
殷杰介紹,這個公式比較適合一次性付款的情況,因為它只考慮租金和房價。對于按揭貸款購房的回報情況,就稍微復雜一點,投資回報率=(每月租金收益-按揭月供款)×12/(首期房款+期房時間內的按揭款),投資回報率=(3000-2000)×12/130000=9.2%。
當然,這兩種計算方式都不夠準確。因為,兩個投資回報率的計算方法,并未考慮前期的其他投入和資金的時間成本,如租金稅費、裝修費用和利息等,如需要考慮所有因素,收益率要打折扣。
殷杰表示,若以此為參考的話,住宅投資回報在6%以上,就視為可接受的回報率,8%以上的回報就算比較豐厚了。
殷杰的經驗,賣房需要一定時間,不像股票那樣,上網或通過電話即可拋出。從簽訂合同到房屋過戶至少需要一兩個月,這段時期內屋主仍需支付貸款及利息。另外,由于一手房不僅價格高,再加上裝修成本,投資二手房比一手房劃算。但是,二手房物業過了幾年,升值高峰期過后,價格就會趨于穩定,有時由于物業的一些問題都可能導致價值降低。